在山区马贵工作的岁月
罗溪
人的情感往往很复杂,在艰苦的地方、艰苦的环境工作时,总是想方设法要离开,离开长时间后,又对那段日子难以忘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迈出银行中等专业学校的大门,回到县农业银行报到,人事部门的同志对我说,山区很缺人,你先去那里锻炼吧。在那个年代,服从组织安排是不讲条件讲的,于是,我打起背囊到山区马贵去报到。
那是粤西云开山脉绵延向东、粤西第一峰——大田顶的一处山麓,被县城人称为“西伯利亚”(意为最偏远、最寒冷、无人想去的地方)。小镇离县城70多公里,汽车要在弯曲的山路上颠簸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圩镇位于山脚下,呈斜坡状,一条小河从圩前边经过,河水清澈见底;四周群山环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据山里人说,这个地方以前崎岖难行,连马走着走着都要打跪,所以叫马跪,后来觉得不好听,才改名叫“马贵”。由于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基本不用吹风扇,过了中秋节,就要盖棉被了。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宿舍的后面是大山,不时听到虫鸟奏出的交响乐。单位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两个频道的节目再加上看书伴我渡过漫漫长夜。我工作的农行营业所,是解放初期建的,两层砖瓦结构的房子,营业柜台是木做的,没有防盗网,更没有防弹玻璃,金库也是木板房,对比现在银行营业网点都装上厚厚的防弹玻璃,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当地民风纯朴,大可放心。
我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很快与同事、村民熟络了。在柜台前,我热情为群众服务,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积极筹集运用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和村镇企业发展。我记得第一次跟着营业所主任去边远的山村吸收存款,骑自行车、过小河、爬山坳、走盘山小路,穿行于柴草和林海之中……走了足足一个上午,才到达位于半山腰的小山村。蓦然回首,情不自禁吟出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中午在农民家里食了两条红薯、一碗白粥,稍为休息一下,往回走的时候,腰酸背痛,两腿不停地发抖。但经过半年多的锻炼,我已逐步适应,练就了一副硬身骨。即使现在我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但爬起山来,不比后生仔差。
在大山一年多的工作和生活,艰苦而又快乐,寂寞而又充实。我熟悉了银行的业务,向当地干部学到了真本事,与群众建立了真感情。一年多后,因工作需要,我调上了县城,后又进了城市工作,事业上也有所成就。但是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不能使我忘记那曾深爱的大山,不能忘记生息在那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们。想起那巍峨的大山,就像漫长而永恒曲折的人生……
最近,我和以前在山区工作的一群同事回访旧地,所见所闻,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昔日的砖瓦平房已变成栋栋高楼,不少居民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洋房,过上了小康生活;往日崎岖的泥沙公里,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往县城的行车时间只需一个多小时;上网、电脑已成为小镇的时尚;大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逐步开发,海拔1600多米高的棉被顶、鹿湖顶、鸡笼顶,高山草甸,风光秀丽,松涛阵阵,翠竹青青,溪流飞瀑,野生杜鹃花飘逸清香,禾雀花奇异迷人,简直就是天然的大氧吧和避暑胜地,到了深秋,各种植物色彩斑斓,层林尽染,是游客和“驴友”们向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