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美好人生
王如晓(市区)
前不久,《南方日报》刊登题为“小小读者证,温暖一座城”的文章。讲述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务工17年,节假日大多数时间在图书馆度过的故事。这位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回乡前在图书馆的留言更是感动全网。他说:“我来东莞17年,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而无一害。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所以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的书香”。这位只读过小学的54岁农民工,也正因为喜欢阅读,让东莞全城爱心将他留下,重新办理了读者证,重新找到工作,成为“东莞职工书屋”的代言人。
无独有偶,农民工李庆恒在杭州市当快递小哥多年,通过热爱读书,开阔视野,受到启发,总结出快递物品快速分拣技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今年杭州全市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获奖100多万元。更有快递小哥雷海为,平时争分夺秒读书,工作休息时间书也不离手,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夺得第三季冠军。他也由爱好阅读改变了人生,找到了更适合的工作,成为高薪白领。
笔者曾经光顾过东莞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这两座城市的读书氛围确实令人赞叹。从高级白领、文化人到一般百姓都喜欢进图书馆读书或借书阅读,将阅读作为一种时尚。真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市民越爱读书。笔者闲暇时亦爱到茂名市图书馆逛逛,看看书,惊喜地发现我市图书馆近年来借书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工作人员有时忙得不亦乐乎。走进图书馆的以学生居多,家长陪同来的也不少,同时也不乏农民工。这是一种好现象,值得点赞,一个城市既需要广场舞,更需要图书馆。
前段时间,笔者因工作关系走访了我市一些乡村(或城市居委),比如,茂南区的牙象村、车田村、合水村委会,高州的彭村、柳村村委会,市区向阳居委会等等。发现有的村委(居委)阅览室藏书甚丰,村民也爱阅读。但也有不少村委会文化中心,阅览室(图书室)纯粹是摆设,上级有人来检查时才开放,平时只用作村民打牌娱乐、吹牛谈天之所。普遍存在有书无人读,有文化室而无文化的怪现象。
笔者曾经两次前往云南边陲的腾冲县和顺镇旅游,在和顺镇观光最令人难忘的是该镇图书馆。这个于1924年由华侨捐建的百年老图书馆,收藏着古今中外的名著近20万册。当地人爱读书之风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堪称奇迹。首位民国总理李根源,著名哲学家、被毛主席称为“理论领域忠诚战士”的艾思奇以及一大批文学界、商界及军界精英,就是带着和顺图书馆的书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然而,爱读书不只是和顺的学子,普通村民,连放牛的大爷也是一边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进图书馆读书的。该图书馆比茶楼、酒馆生意还火热,村民经常因找不到位置坐,而站着看书的。和顺镇居民的读书之风,曾得到习近平、朱镕基、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当一家、一城、一地读书之风渐浓时,离兴旺发达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