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明扫墓要文明
王平生(电白)
清明祭扫仪式该随着时代变迁而作适当改革创新,拜祭只要表心表意就行。换言之,清明纪念祭祀祖宗,精神重于物质,内心重于形式。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新形式,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让内心得以宁静,心灵得以升华。营造一方树木葱郁、花草芳香的生态环境,就可使清明祭祀更文明。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把安全文明的新风俗传递给下一代很重要。最好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既环保又安全。正确理解清明祭祀的内在含义,进而树立良好家风,使清明的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助推社会风气更加文明。
特殊时期,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危险加大,抗疫战争还未取得最后胜利,仍要坚持如履薄冰的谨慎,防疫抗疫的警钟还该长鸣:避开清明节当日人太多拥挤的高峰期,避免人群高度集中,分散人流,从而减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如市民前往公墓拜祭先人,亦应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注意做好防疫措施。以往一些人在扫墓后,按传统习俗将供奉的食物,例如乳猪、烧肉、鸡肉等在拜祭后就地分享食用的做法欠妥。由于疫情未解除防疫抗疫仍然持续,扫墓时应避免集体聚餐会餐,以减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