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闭症儿童父亲的深情陪伴
——读《爸爸爱喜禾》后感
□周平
世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住在自己孤独的星球上,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沉默不语;他们不聋,却听而不闻。他们不是坏孩子,只是还未展翅的蝴蝶而已。
《爸爸爱喜禾》是一本关于“星星的孩子”的书,书中充满爱与勇气。作者蔡春猪是自闭症儿童喜禾的父亲,蔡爸爸以幽默而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与喜禾之间的日常,以及他在面对喜禾的特殊需求时的心路历程。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饱含一位父亲对自闭症儿子无穷的爱,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父亲的深情陪伴。
该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英雄句短(父亲篇)、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和自闭症的十万个为什么。父亲篇是蔡爸爸把自己照顾喜禾的所思所想所感,点点滴滴,与网友交流的只言片语等汇集而成,跳跃性大,看似零乱,实则鲜明清晰,文字里尽是满满的炽热亲情,感情真挚、热烈且细腻。在自嘲调侃中,总是能戳到读者的泪点,使读者含泪地笑,笑中带泪。
喜禾篇是从喜禾的视角看世界,单纯、天真、可爱,展现了自闭症孩子的心理世界。表面写喜禾,实际是写蔡爸爸,写家人。自闭症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写蔡爸爸对自闭症的认识,也谈到了自己对喜禾康复干预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呼吁人们用友善的态度对待自闭症患者。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多,蔡爸爸付出了很多很多。
自闭症对一个家庭是毁灭性打击,自闭症患者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沟通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刻板行为,蔡妈妈为此辞职专门在家看喜禾。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也没有好的康复治疗,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渺茫。但蔡爸爸知道痛哭和绝望是没用的,唯有坚强面对。既来之,则安之。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蔡爸爸就是十足的猛士。
知道喜禾患病后,蔡爸爸沉沦了三日,马上振作,又开始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了。喜禾的任何一个行为他都包容谅解,他认为喜禾首先是一个孩子,然后才是自闭症,孩子是应该被原谅的。
蔡爸爸为了让喜禾叫“爸爸”,自己每天叫喜禾几十遍“爸爸”;他用自闭症孩子家长普遍是高学历、知识分子来自嘲;听蔡妈妈说他不在家喜禾很不高兴,他听了很高兴,因为孩子依赖着他。蔡爸爸把所有的困难描绘得云淡风轻,对喜禾的每一点进步则得意洋洋,赞不绝口。他说:“喜禾给我的,远不止一个普通孩子所能给的,包括惊喜,包括幸福,当然还有痛苦,当初痛苦有多深,现在幸福就有多深。”看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
蔡爸爸说:“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我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把儿子弄成一个普通人!’”他希望喜禾长大后泯然众人矣,这就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最大期望,也是对社会的最大期望,把他当成一个有个性的普通人,拒绝嘲笑,拒绝异样的眼光,拒绝在背后嘀嘀咕咕。
读完《爸爸爱喜禾》,一个坚强、幽默而乐观的父亲形象傲然屹立我眼前,我由衷敬佩蔡爸爸,也从心底产生对喜禾的怜悯。我敬佩蔡爸爸的幽默乐观,总能从黑暗中看到阳光;敬佩蔡爸爸的智慧明达,在自娱自乐中使哭和绝望变成良性的可持续性的;敬佩蔡爸爸的坚强勇敢,命运露出獠牙,蔡爸爸却把它当作一个微笑,将喜禾的真实情况告知众人……蔡爸爸面对喜禾很多行为第一反应不是厌恶,也不是阻拦,而是鼓励支持。他喜欢揪树叶,就让他去揪;他喜欢玩水,就带他去游泳;他喜欢跟着公鸡喔喔喔地叫,全家人就会陪着一起叫……蔡爸爸不遗余力地爱着喜禾的一切。用他最大的宽容和耐心去陪伴喜禾成长,用满满的爱将喜禾包围。喜禾好像有自己的隐形世界。他自言自语着跑来跑去,不顾别人的感受。而蔡爸爸则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去想象喜禾的世界,试图参与进去,结果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爸爸爱喜禾》让我们可以消除关于自闭症孩子的一些误解:自闭症不是性格孤僻内向;自闭症不是因为家长养育方式不当;自闭症不会有一天突然不自闭了;不是多跟自闭症患者说话、交流,他就会康复;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不会让另一个孩子得自闭症……
《爸爸爱喜禾》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常常说自闭症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融入他们的世界,但更重要的,他们都是地球上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尊重与理解,包容与接纳。对待自闭症孩子和拥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应该歧视,也不应该过分同情,只要我们秉持着包容的态度,展开怀抱接纳自闭症孩子和家长,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