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布谷鸟声收麦忙
■沈桂同
“麦黄草枯、麦黄草枯”,布谷鸟这一声声古老而带有韵律的鸣声,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轻轻回荡。
布谷鸟,在我们这里俗称“麦干雀”。它的叫声多种多样,但通常的叫声都是“麦黄草枯”,这种叫声在麦子成熟时节尤为常见,提醒人们及时收割麦子,其实它的真正学名是杜鹃鸟。因它声音响亮又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农民亲切称之为“吉祥鸟”。
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一声清脆如精灵般的布谷鸟声,穿越了薄雾的轻纱,悠悠扬扬地飘入人的耳畔。这声音,宛如大自然最悠扬的序曲,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更点燃了我们农家人心中那份对丰收的无尽热望与憧憬。
布谷鸟声,清脆悦耳,带着几分急切,几分难以言喻的欢愉。它是季节更迭的忠实信使,更是农人心中的激昂号角。每一次响起,都仿佛在提醒人们:又到了麦浪滚滚的季节,是大家挥洒汗水,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时候。
我走在那条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间小道上,放眼远望,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宛如金色的海洋,波澜壮阔,美得令人心醉。
微风吹过,麦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与布谷鸟的啼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田园画卷,让我情不自禁勾起了八九十年代收麦季节艰辛的场景……
在那个机械化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收割麦子是农民们最忙碌也最辛苦的季节。妇女们头顶草帽,手里挥舞着镰刀,一刀一刀地收割着成熟的麦子。并把麦子整齐放在“腰子”中间,捆成一个个麦把,男人则用扁担、担绳将捆好的麦把一担又一担地挑到场上。
初夏的气温虽然不及盛夏那么炎热,但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的脸上个个都是挥汗如雨,古铜色的脸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是劳动带来的幸福,是汗水浇灌出的希望。孩子们不甘寂寞,帮忙拾捡着散落在田间的麦穗,或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给这繁忙的劳动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乐趣。
镰刀割麦辛苦,脱粒麦子更忙。“老虎”脱粒机旁,喂机、拉麦把、出麦子、抖麦草,人人忙得热火朝天,左邻右舍都是不请自来,互相帮忙。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汗水和麦把上的灰尘,弄得面目全非,浑身上下都变成了“泥人”的模样。
麦场头,大家最为繁忙,他们担心一旦进入梅雨季节,就会造成“烂麦场”,轻则会使成熟的麦子发生霉变发芽,重则颗粒无收,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远处布谷鸟“麦黄草枯”在不断鸣叫,这四个不同的音符,在这片繁忙的田野上空不断回响……
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敬仰。是这些勤劳而坚韧的农人,用他们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无尽的智慧,创造了这片土地上的奇迹。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金黄的麦田,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而布谷鸟的啼声,就像是他们心中的歌,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