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休生活


■李彩平
  我退休后的生活,曾一度像平静无波的湖面。直到几个月前,我怀揣着对文学炽热的爱,踏入了一个写作共进交流群,生活才泛起层层涟漪。
  初入群时,仿佛闯进一座永不打烊的图书馆。凌晨两点,仍有人分享《在往事里走动的人》里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清晨六点,手机“叮咚”轻响,群里已然热闹非凡——有人分享发表喜讯或用稿通知,有人抛出刚写的诗或散文,有人贴出书报的电子版。满屏的祝贺与分享,好像新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
  群里可谓高手如云,发表过几千篇文章的群主李老师常以犀利独到的见解剖析作品,曾在探讨小说人物塑造时,仅用三言两语便拆解出经典角色的灵魂内核,让人豁然开朗;写过二十多本书的曾老师文风灵动,总能在分享创作心得时,用妙趣横生的比喻将复杂技巧变得通俗易懂……他们寥寥数语,便如春风化雨,让人醍醐灌顶。还有众多在文学路上逆风奔跑的追梦人,他们比学赶超,用一篇篇新作、一次次探讨,让群里始终涌动着热烈的创作浪潮。
  看着群友们你一篇我一篇地发布喜讯,我满心都是敬佩与羡慕,默默为他们点赞。在这群文学精英的感染下,我也重拾创作的勇气,写了篇散文发进群里请教。没想到五分钟后,群里竟弹出数十条消息:“标题可以改得含蓄一些。”“第二段引用杜牧的诗句,意境瞬间活了!”“结尾要升华主题,像余音绕梁。”……看着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些未曾谋面的文友,竟比家人更懂我笔尖下蛰伏的渴望。
  在他们的鼓励下,我认真修改文稿。当窗外的月光已爬上书架,我仍仔细揣摩着群友们的建议,反复咀嚼打磨字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深夜的推敲,何尝不是在重塑被岁月磨平的创作棱角?
  忐忑投稿后,我竟陆续收到发表喜讯。摩挲着手机上报纸的电子版,我的心跳好像都漏了一拍。虽然比起群友们发表文章的频率,我发表的篇数不值一提,可我依然欣喜不已。多年前我也是发表过一些豆腐块的,不过二十多年很少提笔,现在多亏有他们的指导和感染,写起来才能兴味盎然。
  群主李老师正直无私,像沉稳的舵手,精准把握着群内的交流方向。他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抛出一个话题,如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大家思维的涟漪,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我每日沉浸其中,如同置身文学的百花园,贪婪地汲取着丰富的知识。
  这个群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让我不再追剧、瞎逛,连画画的爱好也暂时放下,一心研读群友推荐的文章和书籍,从阅读与学习中获得了难以言喻的快乐与满足。
  如今的我,化身穿梭于文字花海的蜜蜂,在群聊的字里行间不知疲倦地采撷养分。从前追的剧集落了灰,画架上的颜料也悄然凝固,唯有群友推荐的书籍在枕边越堆越高。那些修改文章的深夜,那些灵感迸发的清晨,都成了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
  这片文学芳草地,重燃了我沉寂多年的创作热忱,成为了我的老年大学,让我退休后的生活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化作奔涌的溪流,载着文字的舟楫,带我驶向辽阔的精神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