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思念
■ 成明霞
在这个静谧的母亲节夜晚,如水的月光轻柔地铺满窗前,宛如梦幻薄纱。这溶溶月色触动我心底的柔软,往昔与母亲相伴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母亲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丽岗镇尖岗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四岁时,外公突然离世,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贫寒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年幼的母亲,在懵懂中便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涩。
十三岁,母亲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以全校唯一的成绩考上林尘中学。每周,她都要独自走过二十里崎岖的山路,但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然而,命运的磨难接踵而至。十六岁时,外婆因病去世,母亲成为了孤儿。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还要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无奈之下,母亲只能辍学回家。十七岁,母亲担任大队妇女干部,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后来她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和姐姐这对双胞胎的诞生,让母亲的肩头扛起了更重的责任。白天,她在大队忙碌地处理各种事务;夜晚,回到家中,还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繁重的家务。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她弯腰耕作的身影。分家后,母亲独自承担起养育孩子和操持家务的双重责任,她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日夜操劳。
二十六岁,双胞胎弟弟的诞生,生活压力如潮水般向母亲袭来,母亲就像一棵无比坚韧的大树,用她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二十八岁,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家,母亲毅然决定建造房屋。她亲自上山砍柴,一担又一担挑回家中,还守着熊熊燃烧的窑火。那栋两层小楼的每一块砖,都浸透了母亲的汗水。
1990年,母亲进入镇敬老院工作。她对待每一位老人都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关怀备至。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赶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准备早餐;夜晚,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仔细查看每一位老人的被褥是否盖好。她耐心地为失能老人擦身喂饭,认真倾听他们反复唠叨的陈年旧事,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2000年,母亲被查出患上鼻咽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击垮了整个家庭。母亲不得不踏上漫长痛苦的治疗之路,往返于湛江农垦医院,接受放疗与化疗的折磨。治疗让她身体虚弱,头发脱落,面容消瘦,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眼神中透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不舍。
经过一两年艰难抗争,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她,那颗操劳的心却放不下,又开始忙碌于照顾孙子孙女,用爱为孙辈编织温暖的童年。
可命运似乎总不放过母亲。2018 年,脑梗降临,母亲瘫痪在床,被评定为最高级残疾。她全身无法动弹,只有大脑清醒,这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时刻折磨着她。在医院,她进过ICU,经历开喉吸痰的痛苦,那一声声抽气声,如刀割般刺痛我的心。为维持生命,医生为她开胃口打流食,看着母亲承受这些折磨,我满心无助与痛苦。
2020年8月5日,母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紧紧握着她渐渐冰冷的手,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再听一次她亲切地唤我乳名,再看一眼她缝衣时眯起的眼睛,再被她塞进一个温热的煮鸡蛋。然而,这一切美好的回忆,都随着月光碎成了无数的片段,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怀念。
母亲的一生,历经贫寒、丧亲、病痛等无数苦难,却始终如石缝中的野草般善良坚韧。
如今,月光依旧温柔洒落窗前。在这个母亲节的夜晚,我独坐窗前,泪水模糊双眼。母亲的爱与精神,如同这皎洁月光,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