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走笔


蓝天雁
  初听龙川,就被她大气的地名吸引。再听说龙川有个佗城,更是神往。惠州作协主席陈薛是龙川人,一再推介龙川佗城值得一去,于是找个机会,探访圆梦佗城。
  龙川,地如其名,是一个充满自然与人文魅力的地方,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之一。现为广东省首批公布的11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佗城,又被称龙川故城、循州城,其来历始于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在这一带设置了龙川县,任命赵佗为首位县令。后来,赵佗前往番禺担任南海都尉,并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王。为纪念赵佗,后人将龙川县称为赵佗故城,即佗城。
  我们到达龙川已是半夜,饥肠辘辘,点了炒米粉和几串烧烤,风味挺不错。然后找个酒店住下,准备次日早餐后前往。
  因久仰其盛名,游览古城便从拜谒越王井开始。
  越王井,建于秦代,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赵佗的汲水井。清代、一度被荒草掩盖,后挖出被保护,现在有铁架拦住。旁边加了打水泵,我们试着手摇出水,啜饮一口,感觉清冽甘甜。赵佗故居就在此不远。因历经两千年沧桑,详址已难寻觅。但保存至今的秦朝时期的古城基,倒可见一斑。
  龙川考棚位于越王井隔壁。龙川考棚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考场。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是广东省仅存的科考场所之一。龙川考棚近年作了修缮,旨在还原其历史原貌,其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庙在同一条街上。又名光孝寺、平寇祠,是现存纪念、奉祀赵佗的唯一庙宇建筑。因原庙碑早毁,始建时间无从查考。庙宇为砖木结构,分前后殿。中间有一长方形天井。天井四边竖以花岗岩石条作栏杆,殿内以四根大圆柱分成两组架木梁,梁前又以四根穿凿莲花的木柱扶持。
  该庙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式布局,总面阔14米,总进深31米,建筑面积434平方米。前殿祀南越王,后殿供祀宋代苏辙、陈次升和明代洪云蒸、邓茂官等十贤。
  第四景点是龙川商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商会为骑楼建筑,始建于清末(公元1905年),民国期间和2010年均有修复。如今人去楼空,但它承载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佗城的发展。这里曾作为香港大文化营救中转线路之一,演绎了当年惊心动魄的红色革命故事。
  1941年末,香港沦陷。一批滞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危急,周恩来指示廖承志、连贯等人组织营救。这场被茅盾称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中,龙川商会功不可没。龙川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优良的革命传统坚不可摧。
  1949年6月,龙川成为广东省最早获得解放的县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五个景点是佗城学宫,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
  令人称奇的是:佗城有历史记载的姓氏古祠堂89间,现仍存48间,被誉为“中华姓氏古祠堂博物馆”。佗城镇有4.5万人口,姓氏有179个,其中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实为罕见。
  此外,佗城还有城隍庙、明城墙、城门等遗址。
  古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每一块砖石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如今烽烟远去,那片古朴而凝重的天空仍然星光璀璨。
  古镇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各种传统商铺,从手工艺人的作坊到售卖地方特产的小店,每一步都是一次新奇的发现,每一角落都让人流连驻足。
  这里有古戏台、书院、寺庙、宋代的西门古码头等,不仅是人文的胜地,更是美食的天堂,如客家的酿豆腐、五指毛桃鸡、梅菜扣肉,色味双美。
  在街上碰到一对汕头来的中年夫妇,他们追问赵佗为何派到龙川,我认真思考、细加分析,小结出几点:首先是军事战略地位重要,龙川地处要道。其次是工作经验独到。赵佗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与越人打交道多。最后是自然条件优越,赵佗因地制宜开垦山林、扩建城池、兴教办学,发挥充分优势。由此可见,选择龙川作为治理南越的起点,是审时度势,势在必行。因赵佗的远见卓识,使龙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
  今天,站在2000多年前先民生活过的土地,不由得浮想联翩。这里有先民生存繁衍的气息,与上古文化一脉相承。我们渴望在古城留下难忘的一夜,便决定在鑫祥楼住下。
  当晚我们在佗城电影院旁,观看了一场由当地电旅局等主办的演出。舞台上打着醒目“秦汉古邑 魅力驼城”“四季村晚”联展活动、恰逢元旦期间,现场人气很旺。晚会有小品、舞蹈、赌场、合唱、杂技等,很多剧目是用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娓娓动听。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无邪的水漫漶过素朴的山,串掇起这个村落的蹉跎岁月。这里与世无争。这里的河流仿佛有净化功能,将再冗长的繁花似锦、再诱人的高官厚禄、再纷扰的恩怨情仇都抛向远方,只留下一方淡泊与宁静。梦里竟不知身是客,荡涤身心的疲惫,放下无谓的纷争,只需一个优雅的转身,便与缓慢、静谧的光阴温柔邂逅。
  佗城景色曾被诩为辛弃疾的一阙新词,蕴藏着山的高远境界和水的绕指深情。清代石桥,农家小院、菜园,将古城人的梦想点染得轻盈飘逸。而玲珑隽巧的小桥则连接两岸人家,将佗城人的脚步牵引到四海之外。此外,黛山青屋、春河暮景、翡翠山屏、牌坊矗立、宗祠比肩等景观,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抒情写意之美。
  佗城一夜,梦回秦汉;佗城一日,阅尽两千年历史。踏梦归来,再阅世间繁华,不过过眼云烟,芸芸众生,你我皆过客,活好今朝,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