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烘火笼
■ 谢华森
烘火笼俗称取暖笼,它是外婆冬日里的必备品。烘缸有瓷质和陶制两种,是直径约七八寸的圆形器皿,外面用竹篾编织成提笼,通常用法是:从灶膛里挑出些烘刚燃尽的木柴炭,装在烘缸里,你便可以在它的上面伸手烘暖。
我家至今还珍藏着一只烘缸,那是外婆从家里带来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家中那只烘缸。那只烘缸温暖了我儿时每个冬天,它就像外婆慈爱的眼睛,凝聚着外婆几载的温情。
冬日傍晚时分,在外面玩耍一天的我回家了,外婆赶紧把我抱在怀中,心疼地数落着,把我冻红的双手放在她怀前的烘缸上。冬日的星星特别明亮,烘缸放出的热量暖遍我全身,外婆用那含糊的声调讲述天上牛郎织女的故事,我遥望着天上闪烁的牛郎织女星,陶醉于神话的幻想中。至今我一直深信天上的过云雨就是牛郎织女相思的眼泪,冬夜的银河真白,外婆在我的心中编织着七彩的梦儿,也不知在外婆温暖的怀抱里熟睡了几回。
烘缸里放出的热量是外婆无比的关爱。几乎每个早晨,每当听见那咳嗽声,我就知道外婆起床了。外婆煮好了粥,也挑好了烘缸,然后把我们一个个地叫醒,我们却总是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这时外婆微微叹道,没出息,望着外婆嗔怪的神情,我们只好一个个的吵吵嚷嚷地爬起来,穿着外婆用烘缸暖和的衣服,吃过外婆煮的早餐,伸出双手在外婆拿来的烘缸上面暖和够了,然后围着桌子温习功课,做功课。我们一点也不敢马虎,稍一偷懒,背后的外婆就会唠唠叨叨,弄得我们一点也不敢放松学习,直到今天,那种习惯依然在我们身上保存着。
烘缸里放出的热量洋溢着外婆的呵护。儿时我比较调皮,一次在冬夜里拿着火种乱跑乱叫,恰巧撞上父亲,那时父亲刚收工回来,顺手便在我头上重重地敲了一勾凿。噗的一声,我头上起了一个小包,清脆的响声惊动了坐在门口靠着烘缸里取暖的外婆,外婆脸露愠色,数落了父亲一番,拿来湿毛巾放在烘缸上面烘热,然后挤成一团,轻轻在我头上的小包烫着,问我疼不疼,此时一股从心底升起的暖流通遍我全身,从此父亲再不轻易敲打我的头颅。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外婆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唯有那只烘缸仍留在我家中。每到冬日,没有谁再用它了,因为我们已有了暖和的衣服、暖和的房间,再也不怕冻,但那只烘缸我们却舍不得丢弃,我知道烘缸的暖永远暖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