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绽放(组章)


■黑石

  朱德的扁担
  从井冈山上,到山下茅坪,又从茅坪到井冈山上,挑粮队来来回回。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脚步在跨越,路在延伸。
  一条扁担,是枪,挑断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赢得生机。
  一条扁担,是标尺,丈量着红军官与兵,军与民的距离。
  一条一条扁担连起来,延伸成一支队伍,一面旗帜,前进的路
  一条扁担,刻着“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字样,它刻着朱德挑粮的故事,刻着烽火岁月难忘记忆。
  小小的扁担,与草鞋、斗笠、蓑衣相连,与粮食相连,素朴的色彩,构建一支队伍的底色,构建一座江山的豪迈。
  朱德的扁担,普通平常,却又特殊非凡。从那时起,它成为一把标尺,时刻丈量着人心的高度,丈量着一支队伍、一个政党在百姓心中的高度。它更告诉人们,天下真理。

  毛泽东读书石
  时间苍茫。故事常新。隔着久远的岁月,我仍然触摸到这块石头的体温。
  伟人远去的背影隐约可见,留下一页石头之书,时间之书,历史之书,供后人诵读。
  一棵古樟树下,这块石头静卧,它静默苍茫的决心,等来一纸姓氏。
  它与一个伟人相遇。
  毅然叩开历史的大门,走进世人的视野,走进历史的进程。
  石头高于大地的海拔,恰好托起伟人的脚尖。
  伟人在石上阅读天地之书,日月之书,历史之书,家国之书……
  伟人在读书石上瞭望江山,倾听大地低处的心跳,洞察人间疾苦。
  鸟鸣,树影,烽烟,雷霆,闪电,花香,在书页上滑过。
  历史朝代更替,江山社稷兴衰,人心向背规律,答案在书上,也在书外。
  石头之上,伟人在书页上已骑上思想的骏马,驰骋在时代的大地上。
  忠实的石头或许没有想到,坐在它上面的主人,在读书,也是在写书。
  书本已然开合,伟人创造历史又走进历史。
  这块刻有“毛泽东读书阅报处”的扁石,在瑞金叶坪,毛泽东旧居旁边。
  走近它,就能听见那段烽火岁月的心跳。

  沙洲坝红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一块语录碑记,矗立沙洲坝红井景区红井旁。
  已然告诉人们,它特别的身世和牵扯的历史。
  一口井看似普通的水井,竟然牵扯一个党的路线,党的历史,它令人惊诧,又令人敬畏。
  水是生命之源。那时,却是百姓心头之苦。
  一个村庄,没有水井,只有一口杂草丛生,塘水污浊的水塘。
  洗衣、洗菜、吃水混在一起,苦了全村百姓。
  伟人体察民情,心系百姓生活疾苦,亲扛锄头寻找水源定下井址,破除迷信,以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为民找水。
  举锄开挖,井成泉涌。
  一方百姓告别吃恶水脏水,吃上好水甜水。
  饮水思源,一口井被命名为“红井”。
  伟人的沙洲坝时光,一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产生了伟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文献。
  一条党的路线初定,胜利之花漫开。
  “红井水哟,甜又清……”
  一曲《红井水》深情演绎,温暖一支队伍走向光明的所有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