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三高人群该如何饮食和运动


  防治慢病是一场持久战,健康饮食、勤于运动是最有效的手段。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文件,分别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如何选择运动、搭配饮食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原则。
  高血压:少钠多钾,有氧运动为主
  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我国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7.5%。高血压可伤及全身,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强调,身体每日排出钠的量有限,多余的钠会潴留在血管内,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和肾脏等器官负担。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将控盐作为首要任务,每天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日常饮食注意,少吃酱油、鸡精、咸菜、香肠等高钠食物,多吃果蔬、杂豆、菌菇、三文鱼、马铃薯、青稞等富含钾的食物。除高钾食物外,奶制品、豆腐、贝类、鱼类等高钙食物和全谷物、坚果、豆类等高镁食物也有助减钠,每天摄入的蔬菜中最好有一半是绿叶菜。烹饪时,可利用香菜、洋葱、柠檬等天然调味料为菜肴提味,出锅前再放盐,能减少盐的用量。
  国内外高血压防治共识均认为,除了药物外,保持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有助控制血压。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表示,运动的“降压疗效”非常显著,可改善血压,提高心肺耐力。具体来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老年人优先选择太极拳、散步、快走等更舒缓的运动。张一民提醒:“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较差,运动要量力而行,避免高负荷,以免引发意外。”
  高血糖:粗细搭配,保证锻炼频率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糖代谢异常。
  左小霞表示,糖友一日三餐要学会搭配,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能量的45%~60%,一般人群主食不超过250克,吃干不吃稀,全谷物和杂豆至少占一半(不要打成粉),饭中可加入杂粮、杂豆,比如小米藜麦红豆饭、黑米荞麦芸豆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土豆、山药、芋头等薯类可代替部分主食,每100克相当于25克精米白面的热量。同时,饮食中应多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每天新鲜蔬菜的摄入量不少于500克,两餐之间的加餐可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比如苹果、桃子、柚子等,总量最好不超过200克。烹饪时少用淀粉和糖,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按蔬菜、肉蛋、主食的顺序吃,有助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运动优于餐前运动,建议餐后进行轻度到中度有氧运动,有助改善餐后血糖。运动前应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在运动部位,并随身携带快速升血糖食物,如饼干等,以应对低血糖的发生。运动期间足量饮水,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
  另外,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运动计划。1型糖友先抗阻、后有氧,可降低运动后低血糖风险;2型糖友有氧运动间隔不超过两天,以防胰岛素敏感性过度下降。
  高血脂:少油烹饪,训练适当增量
  高血脂会在悄无声息中慢慢“糊住”健康的血管,时间久了,多种心血管疾病便接踵而至。而高血脂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久坐不动。
  日常饮食方面,高血脂患者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能量摄入。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 350克,多吃粗杂粮和豆类。保证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占比不超过20%~25%,不建议采取生酮饮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0~25克,少油炸、煎炒,多蒸、煮、焯,可用不粘锅炒菜,做荤菜时先将肉煮熟,再与蔬菜热拌,以减少烹饪用油。
  运动方面,张一民建议,高血脂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球类活动等,每周坚持5天,每次50~60分钟,累计250~300分钟;每周进行2~ 3次拉弹力带、举哑铃等全身大肌群抗阻训练,每次2~4组,每组8~12次;每周做2~3次柔韧性训练,每个动作10~30秒,重复2~4次。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