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缝纫机


■杨洪源
  周末的阳光洒满了乡间的每一寸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香,这是我久违的家乡的气息。踏着轻快的步伐,我回到了那个充满童年记忆的地方。
  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爬上二楼,打开房门,将沉甸甸的行李放下。房间里的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角落里那张碎花布盖着的桌子,勾起我心底深处的回忆。我轻轻掀开那块布,一台熟悉的缝纫机映入眼帘。
  这台缝纫机,仿佛是时间静止的见证者,静静地守在角落里,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的表面已经斑驳,但依旧显得那么精神。每当我看到它,那些尘封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奶奶说,这台缝纫机是爷爷年轻时为了哄她开心,特地托人从外地买回来的。那时的它,崭新、亮丽,是家里的宝贝。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它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光鲜,但那份陪伴的情感却愈发深厚。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奶奶坐在缝纫机前,我则蹲在一旁,用充满好奇的眼神注视着她。她的手在针头与布料间穿梭,每一次的推拉,每一次的踩踏,都像是在弹奏一首古老的乐章。我调皮地拿起针线,轻轻地拨动它,然后聆听那悦耳的咔嚓声。而奶奶则会在这个时候给我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那些关于家族、关于亲情的故事。
  奶奶的缝纫技术是出了名的好。不仅家里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左邻右舍也常来找她帮忙。我记得奶奶经常为姑姑的孩子们缝制衣物,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她缝的衣服样式新颖,质量上乘,每一件都是她心血的结晶。我总是骄傲地向我的同学展示奶奶为我缝制的衣物,那种自豪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初中的时候,一次体育课上的尴尬事件,打破我与奶奶之间的和谐。那天,我穿着奶奶亲手缝制的裤子参加体育活动,却在跑步时发现裤子开了个大洞。那一刻,我羞愧难当,恨不得有个地洞让我钻进去。回到家里,我将怒气一股脑儿发泄到了奶奶身上,扔掉了她为我缝制的裤子。
  深夜,我听到楼下有动静。透过窗户,我看到奶奶佝偻着身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她细心地为我修补那条破洞的裤子,一针一线,都凝聚她的爱与关怀。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从此以后,奶奶为我缝制的衣物,我都视若珍宝。她依然坚持使用那台缝纫机,为家人缝制各种物品。岁月如梭,奶奶的白发渐增,而那台缝纫机依然屹立不倒,陪伴着她度过无数个宁静的日夜。
  如今,物质生活早已渐渐变好,但奶奶依然珍视这台缝纫机。她说,这是她的青春回忆,也是她与爷爷的爱情见证。这台缝纫机不仅仅是一台工具,更是我们家历史和亲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