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个老黄!


■黄海樱
  老黄,是我的父亲,今年92岁。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他,夹带着旧书生的迂腐底色,与这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引得我和姐姐经常私底下吐槽:“哎呀,这个老黄!”
  不会上网,不会手机支付,没有微信,老黄与电子产品的隔阂,让他落后时尚的同龄人一大截。但是,他热爱读书看报,栽花种菜,写写文章,文字作品见报获奖。保守固执的老黄,偶尔闪现的高光时刻,把退休生活点缀得有声有色。
  所以,每当我们数落老黄“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小林老师的那幅漫画:“父亲的缺点像星星一样多,父亲的优点像太阳一样少。但太阳一出来,星星全部都消失了。”
  老黄退休10多年后,在我母亲的影响下,摒弃了“旅行只是浪费钱没啥看”的观念,走出了他沉迷的花园菜地,开始游山玩水,并乐此不疲。每次收到前线发回的老黄照片,旅途中的他开心得像个孩子,我们都为老黄学会了“享受生活”感到高兴。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眨眼,老黄就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游历一遍,收获满满。
  旅途中的老黄,曾上演了一出“九寨沟历险记”,让我们每每想起,既后怕又捧腹。那是9年前,他与我母亲跟团游四川。进入九寨沟主景区的那天中午,我突然接到母亲电话。
  “我的天呐!你爸走丢了!打他手机又不接!”母亲焦急讲述了他们在景点接驳中巴清点人数时,发现老黄不见了。
  一想起自己前一年去九寨沟时见识的那汹涌人潮,我已吓得头皮发麻,放下母亲的电话,赶紧拨打老黄手机。连续拨打几次,谢天谢地,耳边终于传来了老黄的声音,夹杂着丝丝的慌乱和不安:“我在中巴车上,不知道去到哪里了!”我连忙叮嘱他向司机询问下一站停车的景点名称,让他下车后老老实实待在候车点,等待母亲与他联系。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当年在广州念大学时,老黄趁着单位出差省城的机会去学校看我。甚少出门的老黄,那天从黄华路的住地,换乘多路公共汽车,再步行穿过七拐八绕的江南西老城区,找到广东药学院我的宿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才20年的光景,他却变成了我们预防走丢的重点对象。
  提起笔杆子的老黄,却是另一番模样。我的好友曾经点评老黄的文章:感情真挚,文笔灵动,栩栩如生,言语之间经常幽上一默,极有情趣,跟他木讷的形象很不相称。
  不知不觉,老黄退休20多年来写了上百篇文章,身边人、身边事、故土和往事,以及风俗民情都进入其笔下;有随笔、散文,也有诗歌,作品很大一部分登上了《茂名日报》《茂名晚报》的文学副刊。有好几篇文章,还入选了一些颇有分量的征文比赛。
  2019年,在广东省公安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中,老黄携《让更多人民到特区闯业》(又名《我的边防证情缘》)入列20篇优秀作品,成为茂名公安唯一入选的作品,也是获奖作者中唯一的退休民警。
  在这篇2300多字的散文中,老黄叙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他调入化州县公安局签证股,与边防证结缘,一直到1997年退休的工作历程。站在服务窗口一线民警的视角,见证了一纸边防证的变迁和家乡人民溯浪而往特区闯荡的热潮,以及特区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文章也刻画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化州公安民警“爱岗敬业、默默耕耘、乐于奉献”的群体形象。
  这篇散文,不但为老黄捧回了一尊精美的“省优”水晶奖杯,也获得了当年“纪念茂名建市60周年”的征文奖。
  斩获“省优”的前一个10年,老黄的另一篇散文《深圳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曾获“深圳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老年征文活动”二等奖,并入编了《春天的故事》文集。
  近两三年,日渐年迈的老黄,除了保持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仿佛失去了写文章的兴趣。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他让我打印稿子的任务了。
  前些日子,姐姐把老黄接到深圳,说距离他当年在深圳带外孙女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让他故地重游,好好感受深圳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风貌。
  在姐姐的陪伴下,老黄凭着一张身份证,坐地铁,乘公交,在这座城市里畅行无阻。先行示范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目不暇接、感慨万千。
  深圳之行未过半,我就接到姐姐的信息:“老黄说,他又准备写点东西。”
  哎呀,这个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