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贺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基层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杨锦清记者张永坚李光耀博贺镇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党建引领,让“枫桥经验”这面中国基层治理的旗帜在博贺这个滨海小镇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枫桥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建强镇村信访工作机制。一是自上而下纵深建体系。博贺镇党委实施统一领导,成立镇综治中心领导小组,建立村干部一级、挂村领导二级、镇综治信访部门三级和书记、镇长四级的“四级联调”机制,设立综治中心受理总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无差别受理窗口,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以来,镇综治中心受理总台共接待来访案件56宗,办结率100%。二是网格全域覆盖强服务。博贺镇积极探索“网格+N”基层治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22个网格,精准设置单元网格,分片包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网络。目前,全镇各村(社区)均设置“群众诉求综合服务点”,共有130名平安网格员,130个网格平安微信群,800名“红袖章”志愿者。加强信访专职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培训交流,提高整体综合素养和服务质量。
  压实责任,找准信访矛盾化解路子。一是责任落实精准有力。各级网格员严格按照“一日一排查、一日一报送、一周一研判、一月一小结、一季一总结”的工作方式,对包片辖区实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落实“五包责任制”,即一名镇包片干部、一名村包片干部、一名网格平安员、一名法制宣教员、一名包片民警,做到网格内矛盾一网兜清,动态掌握,限时结办。二是分类施策科学有效。简易矛盾由相关村(社区)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复杂矛盾由镇综治办搭建平台协调解决,或提交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每周例会研判化解措施、督导责任落实,形成责任闭环。疑难积案矛盾,采用领导接访下访、镇村两级包案等方式落实化解措施。通过对各类矛盾靶向施策,让群众感觉到“反映问题有方向、解决问题有方法”。
  综合资源,营造多元参与信访环境。一是多元途径解决难题。挖掘吸纳退休干部、村民代表、乡贤代表组成矛盾调处化解队,让党员群众、驻村律师等共同参与矛盾联调,全面提升“家门口”信访服务的专业化、多元化、人性化。全镇15村(社区)已建设独立的群众来访接待室、村民说事会议室和调解会议室,并落实“一村一律师、一村一(辅)警”机制。今年,博贺司法所参与化解各类诉前纠纷11宗,驻村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30余次,解决诉讼标的约180万元。有效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维护合法权益。
  夜话活动突出温度。将“党群夜话”活动作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一大“法宝”,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形式。真正把与群众沟通的地点从会议室搬到广场上、大树下,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心人,将他们融入平安建设队伍中,参与到法律法规的宣传、矛盾纠纷的化解、社情民意的传递、法治创建的监督中,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信访服务的温度。通过“党群夜话”活动,博贺镇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50多项,化解矛盾纠纷疑难积案12宗。
  博贺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出的硕果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共培育“法律明白人”80人,开展平安大走访900余次,办结信访案件90余宗,答复12345热线384宗,在企业微信录入网格事件4824件,各村(居、渔)委会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47宗,有效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当前,博贺镇正努力朝着打造“枫桥经验”博贺样板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