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家乡的竹林
■梁秀媛
东水山与电白望夫河相隔,每次我从电白望夫往东水山游玩,开车沿路看到一望无际的竹海,碧波万顷,随风起伏,风情万种,就不由发出赞叹:好一幅翠绿的屏障,一幅优雅的竹画,一道山区亮丽的风景线!
这不禁使我想起家乡的那片竹林。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每家每户都种竹。房前屋后,河边或田野,随处可以看到茂密的竹林,一排排一丛丛,重重叠叠,挨挨挤挤,它们或直立或弯腰或横卧,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竹令人眼花缭乱,有单竹、石竹、泥竹、黄竹、刺竹等,那片郁郁葱葱的绿,令人精神振奋。
我家门前有一片泥竹林,长得非常茂盛。竹林边有广阔的田野。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竹林边看风景。
清晨,站在竹林下,沐浴着清新的空气,远望田野嫩绿的小草在晨风中起舞,仰望一根根笔直的竹伸向天空,那纤细碧绿的叶子在蓝天下迎风飞舞,成群的鸟儿在竹林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好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傍晚,我常常坐在竹林边看书,看累了,抬头仰望头顶的一片绿色,眼睛的疲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天边的晚霞好像一团燃烧的火,照得竹林发亮。霞光透过竹林,像给竹林镶了几道金边,美极了。
每逢大年初一,母亲总提醒我早早起床去摇竹,寓意是摇竹才能快快长高。还有,摇竹时要挑那些长得高高直直的竹,千万不要挑那些矮小或折断的竹,如果摇了那些竹,就长不高了。当然,这是一种农村习俗,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童年的我,经常和小伙伴在泥竹林里穿梭、做游戏、拾竹壳。我们常常把拾来的竹壳做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小青蛙,小乌龟等。
更有趣的是,我家屋后有一大片刺竹林,成了我们的乐园。刺竹林靠近糖厂围墙边。刺竹不像单竹、泥竹那样笔直光滑,它浑身长满刺,如果不小心会被它刺伤。可是,那片刺竹林却成了我们童年伙伴经常玩耍的地方。由于大人偶尔会砍下一些刺竹,竹林里便有了一些空隙,我们会顺着这些空隙小心翼翼地进行修整。我们利用竹连竹的姿势,顺着向上的方向,修枝剪刺,用刀削去带刺的小枝条,留下强韧的竹枝,像爬楼梯那样,沿着竹枝向上爬,再在较高的地方用尼龙绳拉成网,像一个小小的秋千。然后,我们躺在自己的秋千里听蟋蟀的鸣叫,听鸟儿的歌唱,听风吹过竹林柔和的声音,听小雨在竹林里轻轻奏响的乐曲,听大人经过竹林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或说话声……听着听着,我们有时候会进入甜甜的梦乡;有时候,我们在竹林里唱歌,讲故事,这种乐趣无法言语。
我喜欢家乡的竹林,不仅因为它们为家乡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还因为它们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做贡献。各种各样的竹各尽其职,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农村的各种农具、人们日常生活用的竹制品等,还有,鲜嫩竹笋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如今,我童年时常常玩耍的那片竹林早已不复存在。每当我看到连绵不绝的竹林,就会想起家乡的竹林,想起那片永远苍翠的绿色,想起那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想起它们不怕狂风暴雨的顽强意志和永远向上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