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高州味道


快捷投稿扫码关注

■刘雪峰
  一条奔流不息的鉴江孕育着一座曾被称为“高凉古郡”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她就是粤西一颗璀璨的明珠——高州。这里勤劳善良的人民传承着好心高凉精神,这里厚积着千年的文化底蕴,这里南国风味特色的美食众多,那简单、独特而难忘的味道,早已厚植在高州人的记忆中。它不仅成了“食在广东,味在高州”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更成为漂泊在外游子的一份牵挂。
  当你行走在高州大街小巷,从早到晚,都会听到阵阵不绝于耳的高州正宗本地方言的叫卖声“薯包籺”“豆腐花”“凉粉草”“簸箕炊”“古粽籺”……此起彼伏的声音,叠加随风飘远的诱人香味,挑逗着你的食欲,这时候,来来往往的行人总会不约而同地停下来尝鲜。还有藏在九街十二巷的老字号小吃店“东门豆芽粉”“海鸥鸭肠粉”“胜记酱面”“高佬牛杂”“任氏水煮籺”“榕木头艾籺”……阵阵香气四溢,门庭若市。
  在我们高州乡镇也有许多挑战你味蕾的特色小食,如石鼓狗噢、东岸豆饼、曹江挨酿、长坡禾乸籺……不胜枚举。而在高州水库上游石龙、大坡山区也有一种特色小食——炸鱼(又名炸粉)。这个特色小食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在我们这里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炸鱼不成宴。”因此,办酒席的主人家一定要请一个远近闻名,既有自己做菜的味道和风格,又有两手炸鱼绝活的土厨师掌勺。其中在当地最有名气要数黎全汉、陈国业和吴信松三位师傅了。
  不久前,朋友家里办一次酒席,我倒是第一次目睹黎师傅看家本领——炸鱼。当我看得有滋有味的时候,黎师傅便饶有兴趣地介绍起了炸鱼流程。他说,炸鱼必须要用便宜的粘米打磨成的粘米粉,注入一些开水,稍微搅和,再加适量的冷水,调成糊状。此时,将调和油倒入铁锅煮沸,如果是纯炸粉,便用一个大锅铲铲起一大块粉团,像刀削面那样,削成一个个小粉团下油锅里。如果是炸鱼,那就拿已经腌好味道的黄尾鱼或镰刀鱼粘上薄薄的一层米糊入油锅中炸,这时候,要不断地翻动,两面都要炸透,炸至金黄色便起锅,不管放多久总是那么香脆。
  热情好客的主人,在这个时候会拿上几壶本地产的米酒,用刚起锅的炸鱼送酒,嘴里慢慢嚼着香脆且带有余温的炸鱼,啖上一口小酒,一咕噜咽下去,眯上眼睛,那一缕缕甜香在此时此刻轻柔绕齿心已醉,简直就是快活似神仙!待办完酒席后,主人家总是客气地给宾客捎上一袋炸鱼两条古粽籺带回家哄小孩,寓意大家幸福绵长。
  林清玄先生曾在《故乡的水土》中写道,每次出远门时,都会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现在,社会快递业发展迅速,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累的时候,想起家乡那一道道特色小食,总会叫家乡的亲人或朋友寄上一大箱。这些特色小食,已成为游子一份永远的牵挂,更是深藏他们心底的那份乡愁。
  家乡特色小食是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味道,只有那缕难忘的味道在舌尖上舞蹈,才能填满寂寞游子的心,才能慰藉那份“思而不得”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