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影往事
■黄海樱
正月里,路过化州河西民主桥头步行街街口,看着熙熙攘攘的逛街人潮,让我突然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30多年前,老电影院还在这里的时候,那一幕幕热闹的景象重现眼前。
那时候的电影院,没有巨幅高清幕布,没有环绕立体音响,没有舒适的中央空调,但是同样上演着精彩的银幕故事,同样带给观众令人沉醉的视听享受。
依然记得当年的化州电影院,是一幢颇为宏伟的苏式建筑,宽敞的门廊立着高大的圆形罗马柱,进场的大门挂着两幅厚厚的丝绒门帘。电影开场前,观众持票排队,剪票方可进场。
在那个经济捉襟见肘的年代里,看电影是普通家庭的一项额外支出,有时甚至是奢侈品。父母要深思熟虑才会决定带孩子们去看一场电影。如果遇到热门的电影上映,经常是一票难求。
可是看电影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一些顽皮的孩子会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混进场。所以,电影开场后,都会有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巡场捉逃票。
至今我仍对当年一位铁面无私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那是一位中年妇女,个头不高,夹着齐耳短发,不苟言笑。当她一双锐利的鹰眼扫过,无论是藏在旮旯角落里,还是趁机占了空位置坐下的无票观众,无一幸免被揪出来赶出场。当知道这位妇女是我父亲办公室刘叔叔的母亲时,年少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整天乐呵呵、平易近人的刘叔叔,他的妈妈怎会如此“厉害”。
我的小学同桌兼好朋友菊的父亲也在电影院工作,她家就住在影院后面的职工大楼里。当年电影院的职工家属都有“刷脸”看电影的福利,我也跟着菊去蹭过不少的免费电影。岁月流逝,那些电影的名称都忘了,只记得观影的过程颇为提心吊胆,如果运气不好遇上刘叔叔的妈妈巡场,对我这种“伪”家属,她是毫无情面可讲,照样撵出场。
记得菊的家里收藏了许多《大众电影》杂志,这份杂志不但刊登了最新的影讯,还有关于电影拍摄幕前幕后的花絮,我们两个小女生对这些丰富的娱乐资讯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当年学校还会组织包场观看一些红色战争或武打电影。每一次观影,排着队步行去电影院,在影院里为精彩的场面热烈鼓掌叫好,都是属于我们成长岁月里的快乐时光。
在那个年代里,电影滋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岁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和一段难忘的回忆。
说起我们的电影往事,我还会想起泳哥哥看电影的五角星故事。泳哥哥是好友娴的哥哥。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去娴家里玩,娴的母亲彭姨回忆起泳哥哥小时候看电影的趣事——散场要看到银幕上闪耀的五角星。
“如果没有五角星,他就在电影院里大哭不肯离去。”彭姨回忆道,“一开始我们也纳闷,这孩子怎么回事?眼看着下一场的观众开始进场了,只能强行拖着哭闹不止的孩子离开电影院。后来才发现,原来只有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尾才会出现五角星。”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引来大家的哄堂大笑。当年正在读大学的泳哥哥羞得满脸通红,急忙躲进房间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化州电影院因为属危房被拆除。住在城区河西片区的居民,开始移步到民主路的文化宫看电影。这个时候,家庭基本普及了电视机。随着有线电视时代的来临,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轮番上映,面对多元化的视听资讯,我们看电影的热情日渐减退。
一眨眼,三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看电影,已经成了逐渐步入小康生活的我们追求视听享受的多选项之一。可是,我还是会怀念以前的电影时光,怀念那些成长中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