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乸籺情怀


■周建红
  那天是父亲节,我一如既往地回到了娘家。吃过午饭,弟弟买回来两袋锅乸籺,我好奇地问:“为什么突然买锅乸籺吃?”他说:“今天是奶奶的生忌。”妈妈走过来,说:“先吃一袋,留一袋下午回去供奉奶奶。”我打开袋子,拿起一块品尝,这个锅乸籺只加了点葱花,是小时候最朴素的味道。因为奶奶生前最爱吃锅乸籺,所以每年到了她的生忌,家人都会买来拜祭她。
  记得小时候,我也喜欢吃锅乸籺。家人喜欢在夏天下雨的天气做锅乸籺,因为下雨干不了农活,刚好可以做吃的。有一天中午,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下起了大雨。正在睡觉的我被吵醒了,我兴高采烈地跑去奶奶的床边叫起来:“奶奶,奶奶!下雨了,奶奶做锅乸籺吃好吗?”奶奶看了看天,摸着我的头,爽快地回答:“好啊!机灵鬼。”只见她去米缸那里,舀了几升米,然后把米洗干净,放在一个桶里泡着,最后还加了几把花生。奶奶告诉我,米和花生要泡一个小时左右,再拿去磨。我家的石磨放在门口的新屋那里。泡好米后,雨也渐渐小了,奶奶和婶婶就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去磨米浆。婶婶先用清水反复把石磨洗干净,然后把米、花生和水一起放到石磨的“眼睛”里,就开始拉起磨来。不一会儿,白花花的米和红红的花生就变成了粉色的米浆。我们几个孩子在一旁欢呼雀跃:很快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锅乸籺啦!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雨停了,奶奶和婶婶们终于把米浆磨好了。奶奶去房里装了满满的一瓶花生油,接着把从菜地里摘回来的葱切好,放在米浆里,最后加上几勺盐搅匀。我在一旁高兴地说:“奶奶,我来烧火吧!”奶奶笑着说:“好。”于是,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一小撮柴草放进灶口,接着用火柴点火,然后继续加柴,火旺起来了。奶奶急忙说:“不要烧太大火。”她一边说,一边往锅里倒花生油,锅热了,花生油“嗞嗞嗞”地响起来。奶奶用舀水的勺子舀起一大勺米浆倒进锅里,接着用锅铲把中间的米浆铲起往锅边淋,然后盖上锅盖。“阿红,再烧两把火就可以了。”奶奶说。这时候,我已经闻到了葱花的味道。大概过了两分钟,奶奶把锅盖拿起来,然后用铲子划了几下,把锅乸籺分成好多块翻了过来。我烧完最后一把火,站在锅边直吞口水。奶奶擦了擦汗,把锅乸籺铲起来,叫我们几个孩子先吃。我夹起一块跑到奶奶身边,说:“奶奶辛苦了,您先吃!”奶奶高兴地笑着说:“好好好,奶奶先吃一块,阿红最懂事!”弟弟妹妹们一边吃一边叫“真香”,也顾不上有多烫了,哈哈!
  每次做锅乸籺,家人都会做很多,第二天可以加青菜煮着吃。煮过的锅乸籺,滑滑的,青菜汤也很鲜美,如果加点肉片或者鸡蛋就更加美味。
  后来,我随爸爸出镇上读书,家里做锅乸籺就很少参与了。随着生活的改善,锅乸籺也少吃了。有一次,奶奶出镇上探我们,我陪她去趁墟,发现墟尾卖粉皮的店居然有锅乸籺。奶奶比我还要高兴,她说:“赶快买点来吃,看看好不好吃。”我买了一袋,锅乸籺加了葱花、芝麻,也挺香的。自从那次以后,奶奶每次来镇上探我们,我都陪她去买锅乸籺吃。
  毕业工作后,我有一次跟朋友去东岸胜记饭店吃饭,发现那里也有锅乸籺,跟小时候吃的不一样,好像是加了高粱一起打的米浆,锅乸籺上面撒了一层花生碎,更加好吃了。
  那天回老家拜祭奶奶,我在六叔家门口发现了那台石磨,我仿佛看见奶奶正在拉着石磨,粉色的米浆缓缓地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