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破7”?
适度贬值有助维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平稳
本报综合报道 9月16日,10年期中美利差倒挂至 74个基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不言而喻,人民币对 美 元 一 度 冲 到7.025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立刻引起了全市场的关注。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下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9.88%,但相对于其他币种,人民币的表现已算比较稳健。
从横向与其他币种同期比较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今年来仅小幅下跌2.8%,这背后的原因是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流货币均出现明显的升值,年初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3.1%、人民币对英镑升值6.2%、人民币对日元升值12.6%。从一篮子汇率角度来看,整体上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年初仍处于升值状态,反映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并不弱。这说明人民币走弱只是相对于美元而言。
▶▷汇率“破7”背后的逻辑
分析双边之间汇率,从长期来看,主要取决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从中短期来看,决定双边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两国间经济增长差、通货膨胀差和两国间利差,以及由这三者衍生出来的国际投资者的情绪。
2022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主要原因是中美长期利差迅速扩大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引起的投资者偏悲观的情绪。
另外,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强劲,失业率自2020年4月份14.7%以来就不断下降,至2022年二季度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低位,显示出偏强的就业韧性。
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美国的通胀压力突增,美联储选择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最初的缩减量宽规模到后来的连续加息,而且加息幅度较大,预计未来还会加快缩表。
在市场预计美联储还会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之后,预计明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上涨到4%。
中国方面,二季度,由于全国多地遭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显著放缓,GDP同比增长仅有0.4%。外汇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担忧随之而起。为了实现稳增长,央行采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和美联储的反向操作,使两国之间的长期利差迅速拉大。这会引发部分跨境资本从中国流动到美国,从而压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央行对国内经济走势的重视程度将高于汇率,毕竟决定未来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还是未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所以央行仍选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走弱的影响
人民币走弱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严重依赖进口的行业肯定是负面的,例如,航空、房地产等,会恶化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但对出口加工行业,显然会增加他们的国际竞争力,会改善他们的经营状况。适度的贬值有利于稳出口。
金融市场方面,资金的流出则会加大市场的波动。就股市而言,中长期影响股市的主因还是中国经济的走势。
▶▷人民币未来走势预测
一国汇率走势的最终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能力所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基本面。
目前,中国经济仍然是总需求不足,所以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以实现稳增长,未来降息降准仍将是政策选项。而且,事实上,当前在全球主要货币都对美元大幅贬值的前提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适度贬值有助于维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平稳,没有必要死扛。
由于中国实施的是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即使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也没必要大惊小怪。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演进,未来美国经济或将步入衰退。而中国未来更聚焦于经济增长,若经济增速显著回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回到升值通道。 (潘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