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学打乒乓球


■毛勇强
  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乒乓球台,可以随时与球友打球,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梦想。最近,搬进了新房子,客厅面积有三十多平方米,于是我买了一张双鱼牌乒乓球台,平时将它折叠起来,准备打球时,才将它“舒展”开来,多年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由此,联想到儿时学打乒乓球的趣闻轶事。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哥哥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经常在晚饭后或星期六、星期天回校练球,由体育老师开“小灶”。有时闲来无事,我跟随观看,竟然慢慢地爱上了打乒乓球。
  那时,买不起球拍的家庭占大多数,买不起乒乓球或不舍得买的家庭也不少。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同学,有的用小木板来替代球拍,有的甚至用瓦片来替代。我虽然出身于双职工家庭,可是家里也不富裕。为了解决球拍问题,我想方设法弄到一小块木板,让妈妈拿到圩上一木匠家里请他制作成乒乓球拍,倒也似模似样。有了“武器”,再央求妈妈买了一个最便宜的乒乓球(记忆中当时花了九分钱),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一有空闲就到学校的乒乓球室练习,学艺不止。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达到如醉如痴的境界。周末,学校的乒乓球室关门了,我们就到机关单位的水泥台练习,甚至食品站的猪肉台、单位的洗衣台、家里的饭桌都成了“战场”,用“发烧友”来形容真的恰如其分。上述那些球台是没有球网的,我们就捡两块旧火砖放在台的两旁,然后放上一根竹竿,再在上面铺一块“水腰布”,也就成了“网”。
  在学校乒乓球室打球的时候,由于人太多,不时出现乒乓球被球友踩凹的现象,我们只好用口盅或碗装上开水,将球放进去烫,还用手反复轻按凹的地方,使之勉强复原,再使用。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家庭条件稍好一些,拥有球拍和乒乓球,所以不少同学主动与我们交朋友,以便蹭球打,这样既可以打球,又不用出器械,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既不讲究乒乓球器械的标准化,也不讲究动作的规范化,只凭感觉,天天和球友苦练球技。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我们几个“发烧友”都成长起来了,达到了“业余中手”(体育老师的戏言)的水平,这引起了体育老师的关注。他说,你们用自制的木板,利用猪肉台、饭桌打乒乓球,不利于进步和参与正规比赛。他建议我们尽可能回学校打球,或者到有球台的单位打球。不仅如此,他觉得我有打乒乓球的潜质,主动送了一块旧球拍给我,使我如虎添翼,也使我感激不尽。后来,我们经常到公社、粮管所等单位打球,还和这些单位的乒乓球爱好者交上了朋友,为打乒乓球提供了方便。
  儿时,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学习打乒乓球,使我受益匪浅。我先后在四个学校读书,每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都获得冠军或亚军;先后在几个单位工作,在单位组织的比赛中大都名列前茅,最好的纪录是进入市委市府机关的前几名,参加市直工委组织的比赛,进入过科级以下组前16名,处级组进入过前3名。由于起点低,缺乏名师指点,几十年来没有机会参加过大型的比赛。但是,从儿时学打乒乓球到后来持之以恒地“志在参与”,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收获。这就是,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以球会友,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