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10年间发生格局性变化


  2022 年4月29日,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动车组VR智慧课堂上模拟检修。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徐壮)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1.7万人……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部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回顾过去10年,职业教育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扩大开放水平等7个方面取得了明显发展。
  调查数据佐证了这一判断——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
  “职业教育的地位价值和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分析,经过10年发展,职业教育呈现了定位类型化、办学多样化、体系融通化、制度系统化、合作纵深化、责任下移、高质量为重的新特点和新局面。
  职业学校毕业生给顶尖高校学生讲课,这一场景早已成为现实。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小颖,2014年时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为本科生讲授实践课。
  邢小颖如今骄傲地说:“有时,学生问我是不是清华毕业的?我会从容地告诉他们,我是高职毕业的。”
  陈子季认为,职业教育之所以在10年间取得长足进步,不仅由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也因为我国始终把构建职业教育完整体系作为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努力将职业教育建设成为一种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基础的教育、一类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

相关新闻
教育部将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据新华社电记者5月24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决定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其中包括完善职教教师标准框架、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健全职教教师培训体系、创新职教教师培训模式、畅通职教教师校企双向流动等。
  教育部在部署开展相关行动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鼓励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在职专业课教师报考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原校履约任教。启动全国职业院校名校长(书记)为期3年的培养培育。启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由院校教学名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专兼职)组建。
  为畅通职教教师校企双向流动,教育部提出,对国家级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进行调整补充,加强规范管理,调动企业承担更多培训义务,形成政、校、企合力。将地方优质企业基地纳入全国基地网络,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选择空间。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记者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