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影响大脑健康

更早练起效果更好


  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听说读写”等能力往往会伴随衰老的进程发生变化,“说话不流利”“看到东西叫不出名字”“耳朵不好使”……是很多人对变老的描述。
  “语言是认知功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神经专家表示,认知功能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和定向能力(包括空间、时间和人物关系)。
  专家说,临床上,有部分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并没有问题,而是语言出现了障碍。如命名障碍,即患者知道杯子是用来喝水的,但就是叫不出名字;还有患者语言表达混乱,不流利,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针对这些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起到一定缓解和改善。
  也就是说,“听说读写”的训练,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年语言功能越发达,思想逻辑深度越深,晚年认知功能也就保持得越好,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更低。
  专家认为,从生理上来看,人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不可逆的下降,但语言能力并不是和身体一同衰老,反而越用越发达。
  “听说读写”伴随人们一生,不仅给人们带来认识和性格等方面的影响,还会影响大脑健康。身体衰老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听觉下降。听力下降减少了大脑关键区域的刺激,加速神经退化。
  说话对大脑是种良性刺激,有助保持大脑活力。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没人说话交流,不仅说话能力会慢慢退化,也会出现孤僻、社交隔离等,从而降低认知功能。
  跟体能锻炼一样,语言锻炼也要坚持,尤其是老年人。老人在生活中要多与家人沟通。比如,看完电视和家人一起讨论剧情,既锻炼记忆力,又增进感情;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演讲比赛等,锻炼语言能力;保持良性社交,拒绝赌博、酗酒等不良社交行为。
  阅读时,大脑必须协调众多的知觉和认知功能,有研究显示,经常读书看报的老人,脑力下降危险比一般人群低32%。专家建议老年人多读书看报,每周至少坚持3~5天,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一方面可以帮助记忆文字和知识;另一方面可了解最新信息,不与社会脱节。阅读的材料要科学且稍具挑战性,以能调动老人思维或学习到新知识为宜。
  写字能够激活大脑的运动区域、视觉区域和认知区域。培养写日记、抄写感兴趣的诗歌或文字等习惯,不仅锻炼写作能力,还对执行工作、运动功能有很好的锻炼。老人还可以定期看写过的日记,唤起回忆,锻炼记忆功能。焦虑、抑郁患者平时多写字,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症状。(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