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全运会荣光映山海 竞技魂炽热燃全城

茂名体育赛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茂名网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圆满举办。以全运盛会为核心脉络,茂名将体育热情贯穿全年始终。从年初的赛事预热到盛会举办期间的同步联动,再到赛后热度的持续延伸,这座山海之城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覆盖全域、多元融合的体育赛事,让“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以“体育+”的生动实践,书写了“办好一次会,兴旺一座城”的茂名答卷。

顶级赛事为媒,擦亮“定向之城”名片

依托“北山脉、中田园、南海域”的独特地形禀赋,茂名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体育发展胜势,让顶级赛事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作为十五运会群众赛事的关键组成部分,今年5月,定向项目决赛在茂名成功举办,成为全运热潮在粤西大地的重要序曲。赛事创新性地将“山、海、农、城”四大元素融入赛场设计,八个特色赛场遍布电白、高州、化州、茂名新城等地,让运动员在竞技之余沉浸式感受茂名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

尤为亮眼的是“首金赋能计划”的创新实践,赛事首枚金牌选址于乡村振兴示范地高州根子镇柏桥村颁发,实现了体育赛事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柏桥村不仅荔枝有名,现在还办上了全运会级别的赛事!”村民何伯回忆起观赛的场景仍难掩激动,“当时看着选手们穿梭在荔枝园里,别提多热闹了,体育赛事也让我们村名气更大了。”

借此次全运会赛事东风,茂名正式吹响打造“定向之城”的号角,不仅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更设立每月第三个星期日为“茂名定向活动日”,推动定向运动在校园、机关、社区广泛普及,让“定向之城”成为茂名的崭新城市名片。

特色赛事串联,彰显山海地域风情

从滨海赛道到山林秘境,茂名的特色赛事如同珍珠般串联起全域风光,让运动成为感受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

年初举办的茂名马拉松,打造醉美零距离亲海赛道,拉开全年体育热潮的序幕,海内外跑友沿着中国第一滩的椰林海岸奔跑,沿途非遗展演与市民的热情呐喊相映成趣,让赛事充满地域特色与人文温度,成为展示茂名滨海风光与“好心文化”的流动窗口。

三月的信宜山林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鸣枪开赛,赛道穿梭于马安竹海与银岩天池之间,将高山的险峻与生态美景完美融合,让骑手们在追风逐电中领略粤西山地的独特魅力。不少外地骑手赛后纷纷点赞,这里生态好、人热情,赛事保障也贴心,回去一定带家人来游玩,好好感受这份山海魅力。后续广东环云开山越野赛于云开山脉的钱排李花谷鸣枪开跑,山水赛道持续升温,以原生态的赛道设计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参与,进一步打响“骑行茂名、越野茂名”的特色品牌。

这些特色赛事,既凸显了茂名的山海禀赋,更让“体育+文旅”的融合模式深入人心。

全民赛事涌动,夯实体育发展根基

专业赛事引领潮流,全民参与则让体育精神落地生根。2025年以来,茂名持续丰富赛事供给,构建起覆盖各年龄段、各群体的赛事体系。“市长杯”足球赛、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系列活动陆续开展,覆盖足球、篮球、田径等多个项目,青少年选手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顽强拼搏,既展现了扎实的运动功底,更传承了全运倡导的拼搏精神,为茂名体育事业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奔跑,我仿佛也感受到了全运精神的力量。”市民李女士特意请假来观看儿子的足球比赛,她表示,这样的赛事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基层赛场的活力同样澎湃。“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事下沉城乡肌理,全市各地的“村BA”、拔河比赛等群众赛事热度高涨,赛场不仅设在标准化场馆,更走进露天矿生态公园、乡村文化广场,吸引了村民、返乡青年、社区居民等各类群体参与,真正实现全民共享。“现在‘村BA’越办越红火,看球的时候还能买特产、逛夜市,很热闹!”市民刘大叔感叹道,现在赛场周边的夜市、小吃摊都火了,既带动了生意,又让邻里乡亲多了相聚的机会,日子越来越有滋味。赛事期间,农特产品同步展销,高州木偶戏、化州制香等非遗项目精彩亮相,让体育赛事成为激活乡村经济、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了“赛事搭台、文化唱戏、经济受益”。

如今的茂名,体育正以更丰富的内涵、更强劲的动能,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从奥体中心等硬件设施的加速建设,到“定向之城”品牌的持续打造;从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的有效转化,到全民健身理念的广泛普及,体育正全方位赋能城市提质升级。随着2026年省运会筹备工作稳步推进,茂名将继续以全运精神为引领,让山海之美与运动之魂深度交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和沛蓉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