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

省运备赛硬核载体 铸就粤西体育新引擎

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

参加比赛的茂名体校学生。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莫积均 摄


十一月的茂名“大学城”,茂化快线北侧的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格外醒目。走进校园,三色相间的现代化建筑群错落有致,大面积玻璃幕墙让训练场馆通透明亮,随处可见学生挥汗训练。这座总占地约150亩、总投资约3.6亿元的崭新校区,已于九月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崭新校区不但承载着2026年省运会举重、滑板、攀岩、射箭、网球等赛事的承办使命,更成为茂名承接省运会热度、深耕体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生动诠释着城市与省运的同频共振。

硬件对标省运:专业场馆填补空白打造粤西训练核心

据了解,新校区由在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屡获殊荣的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目前已建成综合训练馆、游泳跳水与球类训练馆、交流训练中心等核心建筑,大型塑胶跑道、网球场及多个球类训练场环绕其间,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与专业训练设施相得益彰。正在施工的茂名首个15米高国际标准攀岩场、跳水馆、射击馆等,预计2026年省运会前全部完工。

“以前茂名练跳水的孩子要去外地集训,现在在茂名就能练,省去了很多时间成本。”学校训练部部长郑凤光的话道出了新场馆的核心价值。攀岩、滑板、射箭等一系列在粤西地区“小众但潜力大”的项目,此前长期缺乏专业训练场地,新校区的专项场馆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还不断开设新项目,凭借一流建设标准吸引其他兄弟院校前来交流训练。

目前主要使用的综合训练馆内三层空间功能分明:一层举重训练场器械林立,射击场则火热建设中;二层为拳击、柔道、跆拳道等项目,全部铺设了专业塑胶地板保障训练安全;三层摔跤、武术散打、体操训练场的专用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另一侧,即将完工的跳水与游泳馆将配备恒温系统、高速摄像机和采用航空材料材质的跳水板等系列高端设备,保障学生们即便冬季也能开展高强度训练,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这些设施构建起“基础训练-专项提升-模拟比赛”的完整闭环,让茂名有望成为粤西体育训练核心。

训练锚定省运:专业师资护航 文武并重备赛忙

“好的成绩离不开优秀教练的正确且专业的指导。”郑凤光介绍,学校现有26名正职教练,更聘请了十余位全国冠军、省队退役运动员担任高水平教练及体育顾问,全程参与训练计划制定与指导。目前校区开设从小学二年级到中专三年级的训练班级,800余名学生涵盖18个训练项目,其中举重、摔跤、跆拳道等拳头项目屡获省内大赛金牌,借助新场地新增的体操、散打、滑板、攀岩等项目也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教学上,学校实行“文化课+训练”双轨模式:周一至周五上午主攻文化课,下午及周六全天开展训练,确保“两手抓、两手硬”。针对2026年省运会,学校已报名42个项目,位列全省第三,数百名备赛学生正按专项制定的计划全力冲刺。“冬训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期,以前老校区场地小、设施不足,根本支撑不了高强度训练。”郑凤光表示,新校区实现了上课、住宿、训练管理“三集中”,加上即将投入使用的恒温设备,能让学生全心投入冬训,为省运佳绩筑牢基础。

人文活力彰显:长远规划谋发展惠民育人两相宜

不同于部分城市场馆“重赛事、轻后续”的规划,茂名新校区从设计之初就跳出短期视角,将2026年省运赛事需求与日常体育人才培养结合,让场馆资源从建设阶段就具备“一馆多用、长效服务”的属性。所有场馆与训练设施不仅按省运会比赛标准打造,更切合青少年日常训练需求设计。已投入使用的交流训练中心,更是承担起粤西体育交流枢纽的角色,接待各地兄弟学校前来开展对抗赛、友谊赛,既为备赛学生提供了“以赛代练”的实战机会,又推动了区域体育水平的协同提升。

“场馆建设不只为服务一场赛事,更要为茂名体育事业长远发展打基础。”郑凤光介绍,现阶段为保障省运备赛节奏,校区暂不对社会开放,但已提前规划赛后开放方案——待赛事结束后,将逐步研究部分场地的惠民开放机制,让专业体育设施走进大众生活,承接十五运掀起的全民运动热情。

从十五运引发的全民体育热,到新校区的拔地而起,这座现代化体育院校不仅是省运备赛的“硬核”载体,更成为茂名提升城市知名度、厚植体育底蕴的重要抓手。随着2026年省运会的临近,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将持续以专业的设施、科学的训练、开放的姿态,为省运会拼搏、为城市添彩,让体育活力成为茂名最动人的城市底色。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建霖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