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冼夫人文化史话·第四章 冯冼联姻传佳话(1)

吴兆奇

在岭南的婚姻史上,约在1490年前,出现了一段最理想的、最高级的婚姻,这便是冼夫人与冯宝的联婚——巾帼英雄与贤明太守的结合。

浮海归来

一支伍卒不整的船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离开古高丽国的海岸,迎着黄海的汹涌波涛,向着中国大陆急速地行进。

这支船队,约摸有300人。旗船上站着一位身材伟岸、面带愁容的汉子,他正在督促着手下加速行驶。这位领头人便是公元5世纪我国南北朝时期被灭了国的北燕王朝的后裔冯业。

约在公元436年,投奔高丽的北燕国君主冯弘,差遣他的儿子冯业带着这300人浮海归宋。后来辗转到了广东,被安置在新会(有些史书作番禺)。这位冯业就是冯宝的曾祖父,他是北方冯氏初入广东的始祖。

全世界历史上的婚姻可有百十种类型,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婚姻。人类自从脱离原始状态之后,经历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逐渐地发明了组织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繁衍后代,使人类得以持续发展。这是最本能、最普遍也即最平常的婚姻。另一类是政治婚姻,它在组织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基点上,赋予一种政治目的,缔结成坚固的政治联盟,从而进入历史的政治舞台。这是最有选择性,最有目的性也即高级的婚姻。《隋书》:“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聘以为妻。”“梁大同初”,约是公元535年,那时的罗州,就是今天的化州一带。罗州的行政长官冯融给担任高凉郡行政长官的儿子冯宝物色了好媳妇,这是一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的联婚,它是俚汉融合的千古佳话,也是广东民族关系新发展的标志,是震动岭南的一件大事。

守牧世家的苦恼

冯家的兴衰起落,经历了重大的历史变迁。冯家的来历,颇有一点戏剧性。冯融的祖先,原是河北冀县(当时称长乐信都)的汉族人。中国自东汉之后,天下大乱,出现了一段长长的“五胡乱华”的历史。那时群雄并起,分裂割据,称王称帝。当时有位叫做冯安的,本是鲜卑族西燕政权慕容永的部将;他的儿子冯跋投靠后燕的慕容熙,历任要职,后来谋杀了慕容熙,于公元409年自立为燕王,历史上称为北燕。这是当时整个北方“五胡”军事集团分裂统治时期唯一的汉族政权。冯跋建立北燕后,一面招抚容纳契丹等外族部落,一面抗拒北魏的招降和进犯。后来在他病危的时候,其弟冯弘乘机袭取了王位。这个时候,强大的北方政权北魏武帝亲自率军伐燕,冯弘坚决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力不能御,最后带了国人奔入高丽,被安置在北丰。但冯弘不愿服从高丽的管束,得罪了高丽王。《北史》说:“弘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跑到别人的国家,一切政令施行还好像在本国一样,高丽王受不了,便将冯弘杀死。好在冯弘还有一点戒心,投奔到高丽后,又遣派他的儿子冯业带了部分队伍渡海返回大陆。后来,南朝的宋国任命冯业为新会太守。这一段历史展示了冯氏家族的曲折历程:最初屈服于异族的统治,其间在北方沦陷区建立起汉族政权,后来国破家亡,最后寄居在俚僚民族聚居的岭南,终实现了冯氏家族的复兴。可以说,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斗争环境培育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顽强精神,使这一家族在岭南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隋书》记载,冯家来到广东后,“自业及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就是说从冯业开始到孙子冯融,三代人都是州刺史和郡太守的职位,形成了一个“守牧世家”。

可是,这个三代人的“守牧世家”,他们的官都当得并不顺利。“他乡羁旅,号令不行”。汉族人到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来做行政长官,并非易事。

为什么“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首先,少数民族把他们看作“外人”。虽然,在秦汉之后,汉族向岭南的移民不断增加,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向岭南传播,民族的融合有所进步;但是,由于这块偌大的地方,分布着许多土著部落,各部落的首领(酋长)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天然险阻,据地自雄,抗拒着外来政治势力的进入。

其次,当时岭南的社会形态虽然受中原的封建社会意识、礼教、文化、体制的一定影响,但是,大多数地区还有着奴隶制社会的残余(也有学者认为是原始社会的残余);酋长贵族拥有许多特权,如“生杀予夺,尽出其酋”,“鬻江为货,掠人为奴婢”,“恃其富强,侵掠旁郡”,抢占来的土地、财物和人口,即成为自己的财产,俘虏作为“生口”出卖。岭南又是出产金银珠宝的重地,所以各部落的酋长,把“生口”与珍宝同列,而抢劫便是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手段。于是部落之间,互相攻战不休,他们以强凌弱,“以富为雄”,简直是无法无天,无所约束。这些都与封建制度产生着尖锐的矛盾,酋长贵族决不愿意放弃特权。因此,朝廷派来的官吏,封建制度的号令不能通行。

再次,俚僚民族都存在属于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由于受教育的机会少,文化低下,民风强悍、野蛮、愚昧,“断发文身,椎髻跣足”(断发,是头发长了,就用刀割断;文身,就是用颜料在身体上刺染出图案;椎髻,或称发结,就是将头发盘结在头顶或脑后;跣足,就是光着脚板)。“无事带刀,持矛执剑”,“俗好相杀,多构仇怨”“法度疏略,婚姻不正”,等等,这些民风民习,同朝廷派来的官员的教化也是相抵触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从前,大汉族主义是造成少数民族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一旦出现一些不服管治的现象,朝廷或地方官吏往往使用征剿的方法,发动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地加深民族矛盾。但是,镇压解决不了少数民族的反抗。三国时有一位谋士叫薛综,他上书孙权,认为岭南这类地区,“地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以治”。事实教育了统治者,必须改变策略了。于是渐渐地便出现了“以蛮夷制蛮夷”“绥抚羁縻”等政策,统治者开始采用“树其酋长,使自镇扶”的办法,给各部落酋长授以官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地方。这种政策比过去的战争政策进步得多,但对社会的前进没有多大的推动。因为这些挂了官衔的酋长管理的依旧是他们的领地,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加上民族间存在偏见,朝廷派来外族人担任刺史、太守,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尤其是高凉这个地区,历史上都特别难以治理。

但是,罗州刺史冯融毕竟是个好官,他正在为“他乡羁旅,号令不行"的僵局而日夜操心。 (未完待续)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