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推行“国有林场+N”发展模式 大雾岭林场走出生态共富路

茂名网讯 自去年率先打响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枪”以来,大雾岭林场积极推行“国有林场+N”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大成镇及林场周边村庄开展合作,大胆探索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的“生态共富”新路径。

云雾缭绕,林海苍翠,步入大雾岭,宛如置身一片绿色海洋。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素有“天然氧吧”和“生态绿肺”的美誉。

大雾岭林场拥有5.2万亩丰富森林资源,但过去长期依赖单一的养护管理模式,发展步伐较为缓慢。随着国家林改号角的吹响,大雾岭林场勇于探索,于2024年底创新推出“国有林场+N”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打破林业发展的“孤岛效应”,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林场及周边百姓成为绿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改革的第一步是向林下空间要效益。林场通过划定特许经营区,引入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护林员的引导下,记者走进林区内一片松树林,只见林下一簇簇嫩黄的黄金菇依附在松针与朽木上,长势喜人。而在林下的蘑菇种植大棚中,菌包培育的蘑菇更是喜获丰收。

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经过前期大棚和林下试验种植,出产的食用菌品质极高,市场反响非常好。该公司计划与林场周边的塘坳等村合作,利用村集体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并以技术支撑带动当地群众参与蘑菇种植。

除了挖掘林下经济效益,大雾岭林场也充分利用其显著的生态优势。通过厚植生态底色,实施林相景观修缮提升与科学森林抚育,大雾岭林区于2024年10月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生态公益林向往地”,成为粤西地区新兴的森林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林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积极打造雾岭天池环湖自然教育径、自然教育馆等基地,拓展摄影、写生、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等新业态。

据了解,大雾岭林场遵循“山上观光、山下休闲,周边一体化”的建设理念,规划“一核、一带、一环、三基地”的发展布局,经分期提升后,游客量从2020年的3万多人次增长至目前的6万人次。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日客流量最高达5000多人。

随着林改深入推进,改革红利不断惠及周边村镇。大雾岭林场与大成镇政府、林场周边村签订框架合作意向协议,持续拓展林场经济发展圈。上湾村是首批积极参与林改的村庄之一,村民将自家林地流转至村经济联合社,再由经济联合社引进第三方公司,与大雾岭林场共同建设绿色富民产业,村集体和村民均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租金与分红收益。

茶叶种植是大雾岭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在林改过程中,大雾岭林场依托当地近万亩茶叶资源,采取“国有林场+企业”模式,联合优质茶企共同打造“茂名市国有大雾岭林场”茶叶品牌。目前,林场已与获得“信”字号认证的信宜市泰洪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精选高山云雾茶,限量推出系列高端茶叶,市场反响热烈。

品牌效应的初步显现,增强了大雾岭林场与周边村落共同创建“国有林场+”品牌的信心。当前,林场依托森林经济发展圈布局,充分利用北梭村6500亩甜柿、上湾村3000亩及北梭村4000亩迟熟龙眼、禄福村1200多亩山楂、丽沙村500多亩大头菜,以及大成面、大成豆炸等资源优势,深化与北梭、上湾、禄福、丽沙等村的合作,通过“国有林场+”品牌计划,推动当地特色林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据了解,大雾岭林场始建于1956年。1994年,在大雾岭林场基础上设立大雾岭自然保护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2021年6月,林场与云开山保护区正式分开独立运行。大雾岭林场地处粤西第一峰,林地面积5.2万亩,气候宜人,年均气温22.3℃,生态资源丰富,是粤西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基因库,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十大最美森林”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非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以改革的智慧与勇气去激活、去赋能。大雾岭林场以一年的改革实践,书写出一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答卷。当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最美的风景,也必将成就最好的“钱”程。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英梅 通讯员 王庆珍 黄国通 吴亚男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