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绿野净土仙人家

■ 舍得

山水有灵,仙人有迹。探访高州仙人洞,似赴一场山水间的仙境之约。

初秋时节,我与二三好友驱车往仙人洞去。车窗外,山势如蜿蜒龙脊,云雾在山腰间缠绵不去。车轮盘旋而上,每一圈转弯,都像在剥离尘世的喧嚣,一步步靠近仙境。

过了刻着“仙人洞”三字的石门,传说中的绿野净土终在眼前。行至山水相逢处,一座仿古牌坊先迎了上来,“绿野净土仙人家”七字笔力遒劲,似要将山间云雾、林中清风都揽入墨迹里。跨进门,石桥卧在溪上,溪水淙淙如琴瑟轻鸣,一身尘烦顿时被洗得干干净净。

这里的空气是极特别的。每吸一口,都像饮了琼浆玉液,清冽里裹着甘甜,直透肺腑。原来仙人洞的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9万个,是货真价实的天然氧吧——那些看不见的“空气精灵”在身边流转,悄悄拂去旅途的疲惫。

行山循着水声往前走,忽然见一道白练垂在山间,便是“天河”瀑布了。水流从崖顶奔泻而下,如万马奔腾,声震山谷。站在观瀑台仰望,水珠四溅,大的似珍珠滚落,小的如烟雾弥漫,阳光一照,竟折射出七彩霓虹。

瀑布周围的负氧离子更密,水珠碎裂的瞬间,数以万计的负离子在空气中织成“养生磁场”。我们闭目静坐,任这天地灵气裹住全身,恍若受了一场神圣洗礼。这时才懂作家廖君《仙人洞赋》里“泉瀑琤琮,振溪通谷”的意境——这哪里是水声,分明是天籁。

沿溪流上行,便到了潘仙洞。晋代的潘茂名,是岭南有名的道士与医药学家,他的故事掺着史实与传说,成了粤西的文化符号。洞口立着他的塑像,神采奕奕,可我总觉得,仙人洞的“仙”不在塑像里,而在这山水间:葱郁的绿野、茂密的丛林、奔涌的飞瀑、奇崛的山石,才是真正的仙境。

站在洞中,《仙人洞赋》里的句子忽然浮上心头:“忆东晋兮,采丹田之芝,嚼瑶笋之芽;望高凉兮,勤洗伐而脱尘凡,取菁华而去渣滓。”恍惚间,似能看见潘仙当年在此采药修真的身影——他或许就坐在这石上,听飞瀑流泉,吸天地灵气,最终修道成仙。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行至海拔1088米的仙宫一号,灵气更盛,负氧离子浓度倍增,吸一口便觉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想来这便是“仙人家”里的一处仙居了。

仙宫一号旁,两座银色太空舱格外惹眼,走廊上“仙人洞负氧离子体验馆”的美术字鲜亮夺目。这是景区依托高负氧离子优势新开发的项目。查过资料才知,负氧离子对人益处良多:能激活细胞、提高免疫力,还能净化血液、改善肺功能,对哮喘、鼻炎等也有帮助,更能让人放松神经、安享好眠。本想进去体验一番,可惜还在设备安装与人员培训中,只好盼着下次再来。

登至山顶,视野豁然开朗。近年新种的野牡丹,正接着杜鹃花、禾雀花的“班”,在秋日里装点着景区。姹紫嫣红开得绚烂。山风吹过,花浪翻滚,香气裹着负氧离子漫过来,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身心的滋养。

站在花海中俯瞰,群山连绵,梯田层叠,《仙人洞赋》里“茫茫然,山峦拱卫春色弥望;浩浩乎,烟岚际会气象汤汤”的赞叹,倒像是为眼前景色量身写就。

下山时,偶遇一位采药老翁。他白发童颜,步履轻快,邀我们去家中小坐。木屋依山而建,屋前养花、屋后植竹,满是雅致。“住在这里,天天喝山泉、吸‘仙气’,八十岁了还能上山采药。”老翁笑着递来一杯自制石斛茶,茶汤清亮,入口回甘——这茶叶就长在山涧旁,吸足了天地精华。我们坐在院里,看云卷云舒,听鸟鸣溪唱,忽然懂了“绿野净土仙人家”的真意:仙人从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不在远方,就在这山水相依处。

离别时已近黄昏,夕阳为群山镀上金边,飞瀑流泉闪着粼粼金光。老翁的话还在耳畔:“城里人来这里吸氧洗肺,我们住在这里的,却是每天都在‘修仙’呢。”

是啊,美哉仙人洞!这里既有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有让人安心的生活境界。正如《仙人洞赋》所写:“春赏禾雀花之宛丽,夏沐溪涧之甘洌,秋品仙橘之饴悦,冬会篝火之炽暖。”四季轮换,美景不变,仙气长存。

我们拍去衣上尘埃,带着一身清爽与自在下山。在这片绿野净土里,我们寻到了仙人般的散逸,也读懂了“常闻绿野有仙人,当是身心恒散逸”的意境。

仙人洞,这处绿野净土仙人家,给了都市人难得的宁静与超然。告别时,心中已悄悄约定:不久后,定要再携亲友来,重品这仙境的韵味。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