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捷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关键节点,茂南区河西街道商会与鳌头镇商会进行了一场以“取经、交流、合作”为核心的互动,这次交流活动不仅搭建起两地商会常态化沟通桥梁,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商会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商会是连接企业与乡村的“纽带”,更是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的“平台”。从文林仔村的蜕变中,我们清晰看到商会力量的独特价值。鳌头镇商会会长吴光带头出资、会员企业共同参与,让昔日“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一实践生动证明:商会既能撬动企业资本反哺乡村建设,又能组织企业家发挥专长,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精准支持。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产业是根基,企业是主力,而商会则是串联起“企业优势”与“乡村需求”的关键环节,能有效破解乡村发展中“资源散、力量弱”的难题。
经验共享是商会联动的“起点”,合作共赢才是最终“落点”。两地商会的座谈交流,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经验介绍,而是走向实质性合作:从互赠象征情谊与愿景的礼物,到围绕特色产业探讨合作可能,再到初步达成牛大力种植加工项目合作意向,每一步都彰显着“协同发展”的务实导向。河西街道商会带着“借鉴经验”的目的而来,鳌头镇商会抱着“共享成果”的诚意接待,这种双向奔赴的互动,打破了区域壁垒与行业隔阂,让“单打独斗”的企业力量汇聚成“协同作战”的区域合力。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双方提出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将短期交流转化为长期合作,为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基础。
商会赋能乡村振兴,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务实干”更要“树精神”,而与地方党媒的深度合作,正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凝聚振兴合力的关键抓手。此次交流中,河西街道商会会长周泓志提议借助茂名日报社宣传平台开设《镇街企业家创业故事》专栏,这一想法切中了商会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精神引领的核心需求。地方党媒作为主流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其权威性、公信力与传播力,能让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拼劲、“反哺家乡”的情怀被更多人看见、听见、学习。无论是鳌头镇商会企业家助力村庄蜕变的担当,还是两地商会协同合作的智慧,经党媒挖掘与传播后,既能让优秀企业家精神成为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精神火种”,也能为商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扩大服务乡村的“朋友圈”,形成“宣传促认同、认同促参与、参与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商会实践+党媒传播”的模式,不仅能让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精神永发光彩,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与社会合力。
当前,我市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茂南区两地商会的实践启示我们:商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参与者、社会治理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各地商会可以此为借鉴,一方面主动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企业资源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要深化与地方党媒的合作,借助党媒平台讲好企业家创业故事、传播商会服务乡村的实践成果,让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共识,让商会力量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唯有如此,才能将“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更好统一,让商会从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成长为凝聚社会合力、引领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商会联动的“星星之火”,辅以党媒传播的“东风”,必将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势”。期待更多商会以茂南区两地商会为榜样,主动作为、深耕合作,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以协同之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茂名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