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生(电白)
又逢中秋与国庆双喜长假,每逢佳节,那份萦绕心头的乡愁便愈发浓烈,家国情怀也随之升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秋节从古老的秋祭活动,演变为如今赏月团圆的文化盛典,千百年来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共同情感与集体记忆。时至今日,中秋节已不仅是一个节日符号,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象征,深深镌刻着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烙印。漫步好心城乡,节日氛围浓厚,人们喜气洋洋,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承载千年记忆,共筑精神家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秋文化赓续绵延、薪火相传,成为亿万中华儿女寄托情思的精神家园。从嫦娥奔月到玉兔捣药,一个个神话传说如繁星般点缀着华夏文化的天空。中秋佳节,我们可诵读诗词歌赋,让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滋养心灵;可亲手制作月饼,体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可与家人共赏明月,分享团圆的喜悦。这个节日始终承载着中国人跨越古今的民族情怀,涌动着对团圆的渴望,蕴藏着对阖家幸福、安康顺遂的祈愿。在这团圆和睦的氛围里,我们不仅品尝着月饼的香甜,感受、释放并增进亲情,见证耕耘的收获、感恩当下的拥有,更能品味传统文化的醇厚,在盼望、追求与享受团圆中,汲取精神力量。
厚植家国情怀,坚守文化底色。中秋佳节亦是爱国与爱家同频共振、家国情怀交融共生的时刻。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底色。这份情怀,曾是李白长安望月时“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忧国忧民;是白居易西北望乡时“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深切思念;是秋瑾小住京华时“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壮志豪情。如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它化作了戍边战士守护祖国山河的忠诚无畏,铁路工人保障归途安全的坚守担当,医务工作者值守岗位的医者仁心,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以及电力工人送来万家灯火的无私奉献。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换来了四海升平、家国两圆。我们当倍加珍惜这份安宁,义不容辞地厚植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心灵深处。
坚定文化自信,共赴复兴征程。中秋节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是我们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唯有坚守文化自信,才能凝聚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清醒,正确审视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发展现实,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秋与国庆叠加的双喜背后,是沉甸甸的家国责任与强烈的使命担当。节日来临之际,我们要共同肩负起传承茂名好心文化的重任,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与生活,将“家国情怀”“好心精神”融入日常,让“文化自信”成为好心茂名的精神底色,在“小我”的奋斗中成就“大我”的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让我们携手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秋守团圆,愿家乡繁荣、祖国昌盛。每逢佳节,对家乡的思念与回忆便会加深,这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乡愁情结,也是华夏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基因。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