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远(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为深入推进“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百千万工程”中的赋能增效作用,最近,网络强村赋能“百千万”——网启茂名乡村新活力主题活动在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举办。
推进“网络强村”建设正当时。当前“百千万工程”战鼓催征,乡村数字化转型已成广东乡村振兴的核心赛道。我市此时发力“网络强村”,恰逢政策东风与技术红利双重叠加。2025年全省深化“百千万工程”小切口改革,我市将“数字化乡村治理”列为重点任务,借省政数局资源倾斜,高州云潭镇“一网统管”已率先跑出样板——事件分拨效率提升4倍,在线办结业务超4万件。更关键的是,农民手机已成新农具。沙琅镇直播培训让百名新农人“边学边播”,电白沉香、高州龙眼借短视频飞出深山。时不我待,我市应抓住这波数字大潮拍岸的良机借势扬帆,打造改写乡村命运的钥匙。
推进“网络强村”其势已成。当前我市“网底”早已织牢:2021年全域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覆盖,留守老人与游子“云端相见”成为日常。硬件之上,治理软实力同步跃升:马踏镇21个村落地“粤治美”平台,村民“线上说事、积分兑奖”,黄羌村更凭此斩获全国“五星村庄”。而人才梯队建设快马加鞭——沙琅镇“田秀才”直播培训、金塘镇青年新媒体专班相继开班,从镇干部到返乡青年,千人梯队正将“土特产”搬进云端新卖场。我市以“光网+智治+新农人”三箭齐发,铸就数字乡村生态挺立骨架。
推进“网络强村”其兴可待。我市农业家底厚实,荔枝、龙眼等特色产业全国闻名,此为“兴”的根基,而破局之钥在于打通资源盘活的“最后一环”。当下,政府支持力度空前:网络名人结对13条示范村,“青椒姐姐”等大V倾囊授技;电白琼凡村首创“通信合作社”,联通公司以技术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企业、高校、村民更结成“数字同盟”:广东财经大学定制化课程下沉田间,腾讯“为村”平台助村民用积分换出“主人翁”角色。
具体措施上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搭好台”,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可以由村委会承包千兆网络建设,降低村民入网成本;针对镇村干部、农业经营主体、返乡青年等群体,开设“理论+实操”分层课程,并深入田间地头“边学边练”,推动技能即时转化;结业学员持续跟踪扶持,通过“直播带货常态化”活动巩固技能,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型乡村网红,形成可持续人才梯队;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联合企业在荔枝、龙眼主产区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一部手机管果园”,优化种植、溯源、营销全流程;扩大借力网络名人结对联建规模,策划主题直播活动;同步开发VR导览、慢直播、延长流量留存周期等。
我们要把握好这一重要机遇,努力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真正使“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