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忠(化州)
“扫码进门、空调自启、热水即取”。最近,化州市5家智能化工会驿站实现24小时开放,外卖骑手、环卫工、交警等户外劳动者随时可享歇脚、饮水、充电等一站式服务。小小驿站,昼夜“不断电”,传递的是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时时在线”的牵挂,彰显的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厚情怀。
驿站之“小”,在于面积不大、功能简约;关爱之“大”,在于托举起万千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过去,户外工作者顶烈日、冒严寒,最难的是“无处可去”。如今,一把扫码钥匙打开的不只是驿站大门,更是城市治理的精准切口。智慧门禁、安防监控、智能灯控等科技加持,让服务更精细、管理更高效,也让“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承诺落到实处。事实证明,技术赋能公共服务,落脚点必须是一颗始终滚烫的为民初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15家普通驿站到5家智能驿站,化州工会持续升级“硬件”、丰富“软件”,把有限资源投向最需要的群体,把服务半径延伸到最基层的末梢,诠释了“小切口”也能做出“大民生”。放眼全国,更多城市正在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如何做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化州的探索给出了启示: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数字赋能、健全长效机制,才能让驿站成为城市温度的“放大器”,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盆景”。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期待更多地方以驿站建设为起点,织密服务网络,扩大覆盖范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劳动者心坎上,让“劳动最光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熠熠生辉。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