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用好党史资料 传承光荣传统

——读《中国共产党广东茂南历史第一卷(1921—1949)》有感

时评5.jpg

何火权

最近,《中国共产党广东茂南历史第一卷(1921—1949)》(以下简称《茂南党史一卷》)出版发行,这是茂南区党史研究的新成果,也是该区历经党史收集、整理、编写后终于完成的一项大工程。通读《茂南党史一卷》,了解到茂南区的党史资料是如此丰富,革命先烈的事迹是如此感人。茂南党的历史比较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有了党团组织,各地成立了农会,朱也赤在茂南各地组织农民运动,点燃了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茂南区现在各镇,当年都有交通联络点或有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从金塘白土,到新坡合水,再到鳌头飞马,从北到南形成一条交通线;在其他镇都有相应的党组织和交通联络点,都有相应的党组织活动。这些历史经收集、整理、提炼,写成党史资料出版,便于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在1921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茂南党史的情况。有了如此丰富的党史资料,今后应很好地利用起来,再深入挖掘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茂南的党史体系。

一、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茂南革命斗争全景,以利于开展区情、史情教育

对革命老区白土,因有知名革命烈士朱也赤,大家了解比较多,有朱也赤墓、纪念馆;那里也是茂名县委、县政府的活动旧址,宣传得比较多,大家都比较了解。但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茂南有那么精彩的革命斗争故事,往往因为宣传不够,还未能广为人知。从《茂南党史一卷》第二章第一节“茂南地区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了解到各地的党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谁?了解这些情况,对了解整个茂南革命斗争的历史有帮助。如飞马革命斗争是怎样开展起来的?郑奎与李嘉为何是兄妹,他们对飞马革命斗争所作的贡献及情况如何呢?书中都有交代。“李嘉与郑奎在飞马介绍郑南美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疏散到飞马的梅菉特别支部组织委员陈醒吾建立飞马支部,陈醒吾任书记。”又如1944年1月,由龙思云、李颐年、李维三组建中共烧酒支部,龙思云任支部书记。龙思云后来任茂名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最初也曾在茂南参加过革命活动。从书中记述的茂南几次抗日武装起义,如飞马抗日武装起义、烧酒抗日武装起义、支援茂化吴梅抗日武装起义、覃巴抗日武装起义等,可以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年茂南地区曾经发生过这样比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影响都比较大。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内容更多、更丰富。如合水秘密交通站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书中交代,1947年,从公馆圩的源栈商店转移到白沙乡的汝嘉小学后发展起来,成为茂电信党组织设置的交通大站。还有激烈的武装斗争,如1947年4月发生在鳌头飞马的簕仔岭战斗,这仗打得异常激烈。又如书中第三章第三节“粉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清乡’‘扫荡’”,当时的斗争激烈险恶。如羊角田心村、南香村等充满白色恐怖,“敌人日夜围村搜查,到处封屋捉人,在羊角捕捉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10多人、家属和革命群众50多人”,多名共产党员被捕牺牲。在反国民党“清剿扫荡”的斗争中,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飞马武工队在队长郑金的带领下,日捉“棺材鼠”潘德兴,夜斩“黑肉蛇”郑积传,充满传奇色彩。这些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如利用在合水的木头塘村(今属公馆镇旧村村委会)背靠山、三面环水的有利地形,建立宣传品油印组,印刷了大量宣传品,而且做到有惊无险;又如1949年10月底在合水搬运枪支弹药,现在还在合水白沙河边留有一个搬运枪支的码头遗址。

二、茂南革命烈士感人的事迹,体现革命者的风范和气节,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革命战争年代,茂南优秀儿女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可歌可泣,非常动人,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利用本地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书中叙述的革命烈士的事迹,无疑是最感人的地方。知名的革命烈士朱也赤、郑奎、李嘉、郑金等,他们的英雄事迹,革命故事宣传得多一些,一般人都会了解。而梁毅、李淑明等,很多人了解并不多。比如李淑明烈士,是镇盛镇联塘村人,我在镇盛工作近10年,但对李淑明烈士的情况并不了解。读了党史资料,才知道当年李淑明参加烧酒起义前,“从家里取出一支左轮手枪和100多发子弹,让吴时苑转交给党组织。”李淑明在参加起义途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8岁,还不是共产党员,至1993年4月茂名市委追认她为共产党员。李淑明的大姐李淑珠,1938年与高州中学廖盖隆等9位同学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也是早期参加革命的地下党员。现在镇盛计划修缮李淑明烈士故居,我才对这些情况了解多一些。

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异常激烈,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如1947年4月发生在鳌头飞马的簕仔岭战斗,“此次战斗,独立连战士李尚贵、李官兴、陈康龙壮烈牺牲,一排排长蔡景祥、班长蔡胜坤受重伤被俘,后在水东圩光荣就义。飞马和覃巴武工队队员郑康、陈桂、蔡寿、香港仔(真名不详)4人壮烈牺牲。”一次战斗就牺牲9人,有些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如香港仔。在革命斗争中,危险随时而来,羊角凰渐村共产党员李振成不幸被捕后受尽酷刑,在刑场上,立而不跪,牺牲得壮烈;周文才在突围中牺牲,李文光被捕牺牲,何文有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中弹牺牲,还被敌人砍下头颅用竹竿挑回田心村示众。在地下革命斗争年代,革命先辈冒着随时都会牺牲的危险坚持斗争,即使被捕面临生死抉择也意志坚定,初心不改,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我在校阅《茂南党史一卷》这本书时,在参与撰写鳌头革命史陈列展大纲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大义,是先烈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才能视死如归。如郑奎,他作为飞马党组织负责人,在飞马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6年与钟正书带队转战信宜时,钟正书走在前面,顺利经过;而郑奎后来通过时,被小水乡敌人发现,双方展开激战,郑奎和同组的张贵、杨康日、李亚松、黄载源被捕牺牲。飞马武工队长郑金,为救被捕的战友梁月,只身前往飞马乡公所,被乡公所埋伏的打手逮捕,后被敌人杀害,头颅被挂在鳌头圩头一棵榕树上,牺牲得非常壮烈,其革命事迹也非常感人。还有李嘉、梁之模在阳江被捕后,夫妻双双从容就义,这些事迹都是如此动人。

在即将看到革命胜利的时候,个人却面临着宝贵的生命就要失去,就要牺牲时,没有犹豫,没有动摇,这源于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人民翻身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如朱也赤烈士留下的诗句:“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这崇高的气节,如此感天动地,令人动容!我在撰写鳌头革命史陈列展大纲时,详细阅读《飞马革命斗争史略》和其他资料后,曾写下这样的感言:“郑奎、李嘉、郑金、梁月,还有众多的烈士,他们牺牲的地点不同,原因各异,但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顾危险,坚持斗争,这样一种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说回来,应该怀着崇敬之心把他们的事迹、精神、气节展示出来,以教育后人。让参观者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在思想上受到洗礼,灵魂上得到提升。”我想,我们大力挖掘整理党史资料,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也有这样的目的,就是要很好地把革命烈士、革命先辈的宝贵精神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三、利用好《中国共产党广东茂南历史第一卷(1921—1949)》,讲好茂南革命斗争故事,传承光荣传统

茂南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党史问世,是一件载入茂南史册的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出版的价值、意义和影响。“载入史册”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这对已牺牲的革命烈士、对当年参加革命斗争的老同志,或者他们的后人,对众多的老区镇、老区村庄,众多的革命家庭而言,都会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其本人或先人被载入“史册”而倍感自豪;即便本镇、本村有过革命斗争历史,有过参加革命斗争的前辈被记载下来,本镇、本村人也会有一份光荣感。在这里想讲一个真实的例子。6月初,我的同乡、茂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阮志强打电话给我,说同村一位现居加拿大的阮振伟博士想找一本《合水革命斗争专辑》,问我是否找得到。我觉得好奇,一位旅居加拿大多年、已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的博士,为什么要寻找这样一本书呢?后来了解到,阮振伟的父亲阮春林在新中国成立前和阮志强的父亲阮沛源一同参加革命工作,《合水革命斗争专辑》这本书里记述了阮春林的革命斗争情况。阮振伟博士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带上一本记载有他父亲当年参加革命斗争事迹的书,既可慰藉他乡思国思乡之情,也是不忘本的具体体现。我特别查了一下,在《茂南党史一卷》第三章“接收国民党区乡政权”这一节对阮春林也有记述:“同日上午(1949年10月31日),张海生、阮春林带领队伍40余人,接收卫安乡公所(现公馆镇)……随即成立卫安乡人民政府,阮春林任卫安乡主席,张炳凡任乡副主席。”一本内部编印的《合水革命斗争专辑》也让万里之遥的游子挂记,如果他知道区正式出版的《茂南党史一卷》有这样生动的记载,一定会感激并要求取一本留存。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出版这本《茂南党史一卷》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我们该怎样用好这本党史,讲好茂南革命斗争故事,传承光荣传统呢?我认为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把《茂南党史一卷》作为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的党性教育读本,让党员干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了解区情、史情,发扬革命传统,提高思想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作为青少年乡土教材,让广大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二是利用《茂南党史一卷》出版的契机,推进茂南区的革命史陈列馆的建设。目前,金塘白土已完成茂名县委、县人民政府活动旧址的修缮与布展工作,山阁烧酒也建成并布展了茂南抗日武装起义陈列展。当前,鳌头革命史陈列展的布展工作正在推进中,羊角、袂花、新坡等地的相关陈列展建设也在规划中。三是利用好已有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以及编撰新的相关书籍,与《茂南党史一卷》一起进行宣传,增强宣传效果。多扶持出版一些革命斗争的书籍,在陈列展配套有相关介绍革命斗争的故事集、回忆录,或者人物传记,让参观者带一本回来学习,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茂南区党史地方志智库专家)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