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丹心铁血护河山 忠魂浩气万古存——梁弘道

梁弘道

陈丹丹 车德

梁弘道是抗日战争时期,高州地区重建中共组织时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当年,他先后三次寻找共产党,矢志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至今传为美谈。他的老战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黄景文,称赞他为“高州之光”。

三找共产党抗日救国

梁弘道于1910年4月16日出生在原茂名县南塘区(现属高州市南塘镇)白坑村一个书香家庭,其父亲是清末举人。他先天聪慧,自小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参加了1935年12月举行的全国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立下救国为民壮志。1936年夏,梁弘道在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胸怀救国壮志,前往广州、香港,急切寻找共产党组织。由于当时共产党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他没能如愿。1937年他回到高州城,和梁昌东举办“高文”补习学校,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学习进步书报,宣传革命思想。

1938年,日寇全面进犯中国,逼近广州,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在7月的一天,梁弘道与梁昌东找到好友车振伦(原中共南路特委委员、共青团南路特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与党失去联系),商议如何参与抗日救亡活动。车振伦提出:必须找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救亡工作才有方向,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实践出路问题。梁弘道十分赞同,并提出三人同心合力,要尽快找到共产党。

1938年8月,梁弘道与车振伦、梁昌东三人商议决定分头外出寻找共产党,梁弘道去吴川,车振伦去香港,梁昌东去广州,都没能联系上党组织。后来,梁弘道又安排梁昌东跟随车振伦再去广州继续找党。车振伦带领梁昌东,在广州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在朋友的指点下找到了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办事处负责人云广英指示他们先回去深入群众,做好抗日宣传,等待党组织与他们联系。回到高州后,梁弘道、车振伦、梁昌东与李平等人,共同组织高州进步青年,在高城与云潭等地开展城乡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恰好这时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领张炎回到家乡吴川搞抗日救亡工作,成立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办事处(后迁到高州城),在吴川的进步人士推荐下,梁弘道进入张炎办事处工作。

1938年末,梁弘道在张炎办事处与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第一团中共特支取得联系,经团长刘谈锋(中共党员)介绍,正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随着梁昌东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员,梁弘道、车振伦、梁昌东三人,从此由肝胆相照的知己朋友,转变成为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革命战友,共同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

1938年10月,张炎担任广东第十一区游击司令部前令。在党的领导下,梁弘道积极协助张炎组织领导高州六属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经中共组织批准,梁弘道担任张炎创建的茂名县乡村工作分团团长。梁弘道推荐车振伦担任第十一区游击司令部驻广州湾办事处主任,介绍梁昌东担任张炎组织的茂名县军官队政治教官。1939年1月,村工作团改为战时工作队,梁弘道继续担任茂名战时工作队队长。在乡村工作团与战时工作队工作期间,他常年不回家,亲自到高州城各中学串联,发动进步青年,参加乡村工作团与战时工作队。他先后发动了杨飞、罗涛泾(罗明)、程耀连、凌振卿、梁巨汉等大批爱国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国工作,组成生气勃勃、充满革命朝气的工作队伍,到城乡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活动,受到革命众的热烈欢迎。1939年7月,梁弘道担任张炎的第七区守备部通讯总站站长,负责对敌斗争的情报工作;10月他又改任茂西游击根据地主任,深入发动沙田区域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工作。1940年9月,梁弘道营中共地下党员麦逢德,领导电白县简易师范的革命工作,组织崔虹、温玉、何逢林、吴盛元、唐舜基等20多位进步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国读书会,并发展成为中共游击小组成员或党员。

毅然变卖家产支持革命

1941年,梁弘道在中共南路特委财经小组工作,负责筹措组织活动的经费。他以经营药材商店收入,支持特委经费,并往来广州湾(湛江)、高州、信宜及两广边界向党内同志和社会进步人士募捐。但当时国难当头,人民苦不堪言,筹措经费十分艰难。面对困境,梁弘道毅然变卖家产,将家里的20担田租卖掉,筹得白银2000多元,全部上交党组织,作为支持革命活动的经费开支。

在武装斗争中英勇牺牲

1943年秋,党组织派他担任吴川县府教育科长,他巧妙安排王国强、黄景文等一批中共领导干部,担任吴川基层学校负责人,秘密开展组建人民抗日武装工作。他不畏生死,亲自协助组织国民党詹式邦部队,参加张炎抗日武装起义,成功攻占吴川县城,震撼南路。起义成功后中共南路特委任命他担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黄明德担任大队政委。

在党的领导下,梁弘道如虎添翼,积极忘我地投身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成为一名杰出的人民抗日武装指挥员,为建立中共南路特委独立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1月31日,梁弘道在吴川县南巢村的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高州之光”永远辉映南路

梁弘道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信仰共产主义,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抗日救国与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他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犹如“高州之光”永远辉映南路。

1959年10月1日,高州县人民委员会择基高州观山岭上,建立了高州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在《高州革命烈士陵园序》的烈士名单中,梁弘道烈士位列第三,供人民世代瞻仰纪念。1992年10月,湛江市人民政府在赤坎区寸金桥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文上也镌刻上梁弘道烈士名字,供后人永远缅怀。梁弘道烈士的后代,每年清明时节,举家前往扫墓拜祭。他的女儿梁惠芳老师作诗《清明祭》:“先烈长眠处,碑文血写成。年年来祭扫,代代英灵!”表达对父亲永不忘却的哀思。

本文原载于《茂名英烈事迹选编》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