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近日,2026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拟立项资助中医药科研项目清单正式公示,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电白区人民医院)申报的三项重点项目全部获批。这不仅是该院建院以来首次在省级中医药科研项目中实现“零的突破”,更创下电白区中医药科研领域单次获批省级项目数量的最多的纪录,标志着该院在中医药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方面迈入“从跟跑到竞跑”的新阶段。
此次获批的三项项目,均由该院核心管理团队与学科带头人领衔,既扎根中医药特色,又紧扣现代医学前沿,每一项都瞄准临床亟待解决的“硬骨头”。
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肖进博士牵头的《槲皮素功能化微弧氧化钛植入体免疫调控与骨-血管协同再生机制研究》,聚焦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愈合慢、植入体排异等问题,创新性地将中药活性成分槲皮素与微弧氧化钛生物材料结合,探索“免疫调控+骨-血管协同再生”的双路径解决方案,或将大幅缩短骨缺损患者的康复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
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副院长陈健健主导的《负载中药活性物原人参二醇靶向纳米药物构建及其光热协同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则跨界融合纳米技术与中医药:通过构建靶向纳米载体,让中药活性物原人参二醇精准“抵达”肝癌细胞,再结合光热治疗实现“1+1>2”的疗效,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副作用更小、精准性更高的治疗新选择。
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副院长毛承亮负责的《莪术醇通过调控POU2F1介导的代谢重编程抑制胶质瘤进展的机制研究》,则从中医常用药材莪术中提取有效成分莪术醇,深入挖掘其调控肿瘤代谢重编程的分子机制,为脑胶质瘤这一“难治性肿瘤”的中医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广东省人民医院近三年的精准帮扶。自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以来,省医并未停留在“派专家坐诊”的浅层合作,而是瞄准“科研能力薄弱”这一核心痛点,构建了“顶层设计-人才培育-资源对接”的全链条帮扶体系。
帮扶的成效不止于立项,在省医的指导下,广东省人民医院粤西医院建立了“临床问题-科研选题-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科研管理制度从“松散型”转向“规范化”;近一年来,院内青年医生主动申报科研课题的数量较往年大幅增长,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常态。“以前大家觉得‘搞科研是专家的事’,现在连科室护士长都在琢磨‘怎么从护理实践中找科研点’。”毛承亮说。
“我们不仅要自己把科研做起来,更要带动整个电白中医药科研‘活起来’,带动区域整体科研水平提升。”肖进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组建骨外科、肿瘤科科研攻关小组,推动获批项目尽快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让科研成果早日惠及本地患者。
通讯员 电医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