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戏说“大哥大”

■杨绍精

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社会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一款名为“大哥大”的手提电话横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迅速掀起一股时髦浪潮——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俨然成了当时成功人士的“标配”,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彼时的我,未曾踏足繁华的广州,还在家乡苦苦支撑着那奄奄一息的香精生意。“大哥大”于我而言,宛如云端之物,神秘又奢侈。就连老友重逢时,留给我诸如“95955……”或者“127……”这样的号码,我也不知晓这些数字的含义,更不懂其操作方法了。直至90年代初,酒业的萧条一如既往,赖以生存的香精生意也随之一落千丈。在这样的困境下,我毅然决然地停下省外的所有业务,将目光投向了心仪已久的建筑行业,憧憬着能到省城广州当一名“包工头”,希望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1993年春节刚过,我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征程,在天河冼村蹭朋友的长租屋安顿下来。为武装自己,我第一时间给自己配了个BP机。那时,广州的街头一片繁荣,功成名就的包工头,纷纷夹上手提包,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们手中那部能随时随地打电话的“大哥大”。此时的“大哥大”,相较于初代产品,已然“瘦身”不少,价格也有所“减肥”,但依然是高端人士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在建筑行业的圈子里,拥有一部“大哥大”,几乎等同于手握建筑工地的入场券,是实力与地位的无声宣告。

在建筑行业里,谈生意、聊工程大多是在酒楼饭局中进行的。那些被“大哥大”“武装”起来的精英人士,总爱将“大哥大”往饭桌上一放,仿佛那是他们谈判桌上的致胜王牌,有了它,便能在交谈时侃侃而谈、信心十足。即便是性格内敛的,虽然将“大哥大”小心翼翼地放入手提包里,却也一定会让那根天线露在包外,以此多收获一份尊重,或吸引旁人羡慕的目光。混迹在建筑行业的酒局中,看着这些场景,我渐渐明白:在广州的建筑江湖里,这看似笨重的“小砖头”,其实超越了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叩开建筑工程大门的“硬通货”。

1993年7月,酝酿许久的昌岗立交桩基础工程,终于有了眉目。为更好地“武装”自己,扮成资深“老包”,我居然不惜血本,咬咬牙,狠心也置了一部“大哥大”,想着用它来撑撑门面,为工程谈判保驾护航。岂料,这部锃亮的“大哥大”,成了我广州打拼生涯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白天,穿梭于市政公司,紧盯着项目进展的消息;晚上,出入“华泰”酒楼宴客吃饭,饭后再去唱歌娱乐。一切的一切,只为工程的顺利推进,项目早日开工。然而,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一天夜里,疲惫不堪的我回到冼村的出租屋。当钥匙插入锁孔的那一刻,我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竟空空如也!刹那间,我的心猛地一紧,顿时心急火燎,全身血液仿佛都在加速奔涌。冷汗顺着脊梁滑进裤腰,我颤抖的手指在空荡荡的裤袋里慌乱地抓挠着,多希望能凭空攥住那熟悉的硬塑机身。冲进屋里,狭小的空间仿佛瞬间变得逼仄,我顾不上一切,扯开被褥,掀翻枕头,杂物散落一地。带倒的玻璃杯“哐当”一声砸在地上,脚趾的刺痛也全然不顾。记忆的碎片疯狂地在脑海中无序闪烁:酒局上“大哥大”摆在桌角的醒目模样,卡拉OK房里指尖摩挲机身的独特触感……难道是落在回冼村的出租车里了?随着心跳愈发急促,只觉得头脑一片混沌。那可是我半副身家的“揾食架撑”啊,怎能说丢就丢了?我近乎疯狂地翻箱倒柜,搜寻着一切或有可能的旮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满心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可惜,整个房间被我折腾了个底朝天,却依旧不见“大哥大”的踪影。不过,却意外地翻出了当初购买“大哥大”的保险单。那一晚,我辗转难眠,反复琢磨着保单上的文字,心里盘算着到底能不能赔偿。

第二天一早,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赶在电信营业厅一开门便来到陵园路的窗口,急切地问道:“靓女啊,我‘大哥大’弄丢了,之前买过保险,能赔吗?”“可以,要把电池及充电器交回。”对方回答得如此干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可以吗?”“可以,最好到派出所开 一张证明。”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又暗自懊恼自己刚才的啰嗦,这下平白无故多了开证明的麻烦,生怕多此一举的证明不能顺利开出。

在悲喜交织的复杂情绪中,我匆忙赶到派出所报警窗口。“警察先生,我昨晚把‘大哥大’弄丢了,能帮忙开个证明吗?”我焦急地询问。“在哪丢的?”警察问道。“建设二马路,这里是您的辖区范围吧?”我赶紧回答。随后,不假思索的警察大笔一挥,加盖公章,一张手写证明很快就递了出来。可当我看清证明内容时,差点笑出声来——上面赫然写着:“该人来报案,自称丢了手提电话一部,特此证明。”这奇葩的证明内容实在令人忍俊不禁。但更让我惊讶的是,仅凭着这张如此奇葩的证明到陵园路电信窗口,居然也能顺遂无虞地索赔成功。

如今回首往昔,诸多感慨涌上心头。曾经风光无限、叱咤风云的“大哥大”,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时代的舞台。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指纹解锁、定位导航、视频通话等这些在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特异”功能,早已成了稀松平常之事。每当我的手指划过手机屏幕,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那个“午夜狂奔”,那个为了寻找丢失的“大哥大”而焦急的自己。那部笨重的二代“砖头”机,承载着我作为工程人在困境中的焦虑,也寄托着我对未来的希望,它更是见证了一个时代从物资匮乏走向富足丰盛的伟大蜕变。曾经,它是令人仰望的身份认证,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时代的发展让曾经的奢侈,已化作千家万户的日常。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恰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