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向海图强筑梦新玉林——千年古州·南方新兴沿海城市建设正当时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津远

①玉林市将玉商玉工回归作为“一号工程”推进,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69个,总投资1273.25亿元,吸引超8万名玉工回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图为玉商回归产业园北流高端金属制品分园企业生产车间。

②2023年12月28日,玉林用“借地建港”的创新壮举,在北海市域内建起自己的海港码头,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到沿海城市的华丽转身。图为一艘货轮停靠在玉林海港码头。

③2020年8月28日,玉林福绵机场通航运营,开辟了玉林迈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走廊,玉林由此迈进了航空时代。2024年,玉林福绵机场旅客吞吐量26万人次。

④作为玉林向海图强的前沿阵地,龙潭临港产业园区承载着城市向海而兴的战略布局,如今这座现代化滨海新城的轮廓清晰可见,华友控股、银亿集团、柳钢集团等产业龙头抢滩汇聚,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在这里加速聚变、强势崛起。

⑤近年来,玉林市深化文化塑城工程,通过挖掘和提升“鬱文化”、十字街等一批文化印记,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还带动了商贸消费和经济发展,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⑥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开通运营,玉林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图为当日开往南宁的首发列车在玉林北站整装待发。

⑦2024年7月,玉林市成功入选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这是玉林水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一年来,龙云灌区、环北工程加速推进,全域水系治理绘就玉林生态宜居画卷。

(本版图片由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勇 陈东 蒋金泰通讯员刘宇鹏提供)

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玉林市“修机场、造码头、通高铁”三件大事圆满收官,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性跨越。

打基础、利长远,夯基筑台、蓄势赋能。“三件大事”从根本上重塑了玉林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不仅奠定了玉林城市蜕变新生的历史格局,更在短期内释放出显著效益:2024年,玉林福绵机场旅客吞吐量26万人次;2025年前4个月,龙潭临港产业园区进出口总额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664.39%!

千年古城,焕发活力

路网升级拓展城市格局。机场大道玉博大道提升工程2020年通车,实现城区与机场的快速通行。玉林市二环东(南)路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2021年建成通车,荣获2020年全区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民主南路立交桥2024年通车,畅通城区南大门。教育东路改造工程2024年完工,让城区板块连接更加紧密。

文化塑城提升城市品质。万花楼灯火通明,游客穿梭在十字街骑楼间。古老的骑楼成为时尚走秀的秀场,108艺术区建设让高端审美融入百姓生活。端午龙舟赛、江心岛音乐会、乡村音乐会,在血脉偾张的节奏中为玉林注入时尚的脉动。玉林通过深挖“鬱文化”底蕴,推动非遗技艺接轨时代大潮,让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玉商回归激活发展效能:玉林把推动玉商玉工回归作为全市“一号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玉商产业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促进。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69个,总投资1273.25亿元,创造了大量“家门口”就业岗位,吸引超8万名玉工回归,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量技术人才充实到制造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继往开来,向海图强

站在新起点,玉林市扎实推进“六个提档升级”,全面实施“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平陆运河贯通江海,激活开放新动能;龙云灌区、环北工程加快推进,全域水系治理绘就生态宜居画卷;南玉高铁、张海高铁,立体交通枢纽成型,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十五五”规划中的玉林,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向海图强,筑梦新沿海!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