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研究逾甲子 著述有创见

——李爵勋研究专著《冼夫人及其后裔研究文集》述评(二)

何火权

(接上期)

二、多年探索的心血结晶,专著《冼夫人及其后裔研究文集》的主要内容概述

李爵勋这本学术专著,是他多年来研究冼夫人学术探索的心血结晶。该书内容主要包括:冼夫人故里、墓地,生平事迹及后世对冼夫人的纪念;冼夫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冼夫人文化的源流及影响,相关冼夫人文化研究书籍的概论和书评;冼夫人后裔相关研究成果及附录等。

1、对冼夫人生平事迹及去世后被“立庙以祀”作介绍和评述。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杂。如参加1983年12月冼夫人研究学术交流会的论文《高凉郡、县的变迁》,引用多种正史资料和地方史志资料,以及《辞海》《中国地名大辞典》等,把高凉郡、县的来历及变迁作了简要的论述,提出“将高凉郡、县的变迁搞清楚了,对探讨冼夫人这位历史上只称为高凉人的重要历史人物究竟是今天粤西哪一县人,自然是有所根据以作初步论断了。”在多篇关于冼夫人故里和生卒年的文章中,通过引述历代《广东通志》《高州府志》和《电白县志》等志书,“均记她是电白山兜丁村人”,并引用多位权威研究人员的论述,确认山兜丁村为冼夫人故里。通过述评和列表的形式,对冼夫人一生作简要介绍,方便读者了解冼夫人的生平及历史功绩。在《冼夫人去世后被“立庙以祀”》一文中,介绍了粤西、海南各地多建有“冼庙”,是岭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对冼夫人感恩戴德,因而“立庙以祀”。介绍我市最有代表性的山兜娘娘庙、霞洞谯国夫人庙和高州城冼太庙,写法各有不同,娘娘庙是直接讲述,介绍霞洞谯国夫人庙通过崔翼周的《谯国夫人庙墓碑铭》的内容解读来说明;写高州城冼太庙则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入手,写得比较详细,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散文,读来如临其境,对高州冼太庙的概况和内部布置、装饰、文化内涵等有全面的了解。

2、记述冼夫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冼夫人文化的由来以及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专著的重点内容,主要收录他各个时期的研究文章。从介绍我国第一部冼夫人研究专著的作者谭应祥开篇,系统总结和回顾冼夫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对冼夫人文化如何出现,来由及后来的研究发展都有全面的交待。如《冼夫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是李教授参加2001年5月“冼夫人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从《隋书》《北史》为冼夫人立传谈起,认为“魏徵的《隋书·谯国夫人》成了历代学者研究冼夫人、宣传冼夫人最早、最具体、最可靠、最有权威的宝贵资料”。然后分别从各个朝代的研究情况作介绍,如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研究冼夫人之风初兴;清嘉庆年间,高州知府戴锡纶带领六属官员参谒冼太庙赋诗、和诗,“可以说这是冼夫人逝世以后,大张旗鼓地宣传她、学习她、研究她的第一个高潮的出现”;对清末、民国时期的研究情况也有简介。对历史学家吴晗发表《冼夫人》一文推崇备至,“该文的发表,像一声春雷,划破了寂寞的长空,震动了许多关心冼夫人研究者的心,激起新中国成立后较为引人关注的研究冼夫人的第一个浪潮”。从1983年12月全国冼夫人研究交流会的召开,及至茂名市冼夫人研究会的成立等,到各地的研究现状,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后冼夫人研究的情况。从古到今,勾勒出冼夫人研究的来由、发展、变化,现状与成果,史料丰富翔实,为不可多得的冼夫人研究第一手资料,对了解冼夫人研究的来龙去脉,发展方向,都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大家都熟悉的“冼夫人文化”是怎么来的呢?在《冼夫人文化源流和基本特征初探》这篇文章中,李教授以亲历者作了深度分析,“‘冼夫人文化’一词,是湛江师范学院教授刘佐泉和学者吴建华、冯建光于1997年3月在茂名《冼夫人研究》第三期发表《俚女·蛮妇·圣母·冼夫人》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该提法提出之后产生强大效应,“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引发了“冼夫人文化热”。在该书的多篇文章中,都归纳概括了冼夫人文化的特征和现实价值。对于推进冼夫人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冼夫人研究的深入发展,他确实花了很多心血,为冼夫人文化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部分内容还有几篇有分量的书评,如《冼夫人文化全书》的前言、第一章的概论,对我市冼夫人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吴兆奇著的《冼夫人文化》写的评论文章《茂名人最引为骄傲的特色文化》,为纪念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专家陈雄《冼夫人在海南》出版二十周年而作的《愿冼夫人文化的奇葩在海南开得更美丽》等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3、研究冼夫人后裔特别是对墓志铭的解释,显出研究功力。作为该书的一部分,研究探讨冼夫人后裔的研究文章虽然只有3篇,但也把冼夫人后裔的一些情况作了简要交待。对冼夫人孙子冯盎的生平事迹及其故里的研究,认为“冯盎是唐高州良德人”,这样便于多方接受。另两篇文章分别对《唐故顺政郡君许夫人墓志铭并序》和《高力士墓志铭并序》作校点、解释并译为现代文,墓志铭的文言文既专业又高深,李教授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史学底蕴,把这些铭文作深入解读,为后学者研究冼夫人后裔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该书的附录,特别是记述李教授事迹的多篇文章,既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热心茂名地方文化研究、冼夫人文化研究的先行者耕耘不息,奋斗不已的一生,也留下了一份难得的研究史料,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冼夫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份比较可靠、可信的资料。

三、治学严谨,见解独到,《冼夫人及其后裔研究文集》主要学术见解及其特色分析

1、治学严谨,慎重包容。李教授历经沧桑,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太多,养成了为人谦逊亲和的性格,为人处事总是与人为善。这样的性格在学术上体现出来的是既坚持个人的观点,对不同意见、不同的看法,不作正面批评和交锋。如对冼夫人故里,他在多篇文章中说得比较谨慎,如《论冼夫人与宋康》一文中,对冼夫人被封为“宋康郡夫人”展开论述,认为“冼夫人时的阳江西,如果包括及今电城山兜一带,那么,冼夫人的籍属问题就可进一步搞清了。”对冼夫人的年龄,则引述多种史料和知名专家的观点,特别是高州旧城村的《冯氏族谱》的相关记录,确认“冼夫人年八十卒”。又如对唐顺政郡君许夫人墓志铭的考证,许夫人嫁给顺政郡公究竟是冼夫人的第几代孙呢?文章中说,“有人认为唐顺政公是冼夫人第五代孙冯子游,又有人说是冼夫人的玄孙冯子游。”这样不作武断,取各种说法也是其谨慎的表现。

2、搜集资料,存史研讨。李教授积60多年的研究功力,为冼学研究作了示范。他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优点,就是注重收集各类资料,做到凡是与冼夫人有关的资料,不论是有关的研究论文,相关的书籍、报刊,还是有关的消息、通讯,只要是与冼夫人有关联的,他能接触到的资料,都全部收集、整理、存放,这就为学习研究冼夫人提供了第一手难得的资料。洋洋洒洒达130余万字的《冼夫人文化全书》,其中大部分资料都由李教授提供,当年复印的资料有几大摞,从中选取最精粹的部分编撰成书。《冼夫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文,由古及今,条分缕析,叙述详尽,成为难得的研究资料。《2002-2012年中国(海口)历届冼夫人文化节纪事》一文,把海南省从当地“闹军坡”提升为“冼夫人文化节”按照年份一一列举,记述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及特点等都很详细,连海南的同志都称赞李教授对冼夫人研究资料收集非常用心,也非常难得。

3、富有创见,功底深厚。《冼夫人及其后裔研究文集》里面收录的文章,多是李教授晚年的作品,叙述、记事、解释类的文章稍多,而提出自己观点,或者说有创新内容的论文虽然不是很多,但每篇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的真知灼见,对研究者很有启迪作用。如《共同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大力弘扬冼夫人精神》一文,提出“对一些与冼夫人有关的说法不一,或有争议的问题的处理意见”,诸如冼夫人的“姓”和“名”,冼夫人的称谓、故里和墓地、生卒年、存年、婚龄等问题一一进行考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如对冼夫人的名字,认为“正史述谯国夫人没有名字,而民间有人称她名‘英’或‘莫’或‘百合’。我们可以说,这是戏剧界或社会上一些人这样叫她的名,我们的历史写作或编撰人员,则不宜直接出面说她名‘英’或‘莫’或‘百合’,以示我们对历史实事求是的处理。”对冼夫人文化这个论题,在《冼夫人文化源流和基本特征初探》《冼夫人文化精髓》《冼夫人文化的现实价值》《〈冼夫人文化全书〉第一章概论》等,针对冼夫人文化作了深入研究,为我市冼夫人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孔”·“三冼”·“三冯”》一文,提出了比较多的创新观点,为冼夫人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既是行文的铺垫,也是用孔子在中国的影响来提升冼夫人的影响力。写“冼墓”,从历史记载、文物考古,以及被确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说明其价值;“娘娘庙”则从名称来历、庙体修复、碑刻等,特别是其中隋代的文物,显出其庙的古老;写“冼夫人故里——电白山兜丁村”,则综合把“冼墓”、“冼庙”和“故里”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更有说服力。

李爵勋作为我市冼夫人研究前辈、先驱,他学习、宣传、研究冼夫人不遗余力。他坚持无证不信,孤证不立,切忌望文生义,或道听途说,盲目搬用的治学精神;认为只有完全忠于史实的文章,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具有存史价值。李教授生前常常跟我说起,做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要注重“史才”、史识”、“史德”,其中“史德”尤为重要。李教授以其一生的学术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其对茂名地方文化,特别是冼夫人文化所作的贡献,将永远留存于茂名的历史文化之中。(完)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智库专家)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