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宝中,我的精神摇篮

■陈昭庆

今年春节,我在家乡化州市宝圩镇上过。浓郁的春节味道,令我浮想翩翩,重拾旧日时光。初三日,信步走进宝圩镇中心小学,该地是宝圩中学旧址,我曾在此就学三年。今绕校园走一圈,环顾四周,找不到一丝旧校影子。站立校门口,极目正前方,但见宝岭巍巍,陵江潺潺,树木葱葱,山脚江畔耸立着宝圩中学,两校遥望,一股股蓬勃生气扑面而来,令我仿佛回到了从前求学的日子,此时离入读宝圩中学一晃47年,而今年又恰逢宝中建校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

宝圩中学原坐落在一座叫水月宝的小山岗上,依山而建,拾级而上,整整三进:第一进是木质结构的两层楼,端庄苍劲,十分威严,是学校正门;二、三进是平房课室,早晚求学于此;东边连廊环抱,是师生宿舍;西边是一个山坳,西南山脚有一口大井,是全校用水的源头,山谷新建一幢三层楼房,住着学生。校园十分规整,既藏风纳气,又逐级上升,师生融洽,教学相长,风清气正,人才辈出。一段时间,原有的高中班级高考成绩名列县前茅,初中班级参加县域学科竞赛,也屡获佳绩。民间传言:宝圩有“宝”,宝”藏宝岭,“宝”在宝中,人和物皆是“宝”。

我从不讳言对家乡宝圩的热爱,从不吝啬对家山宝岭母亲河陵江的礼赞,不惮以最大的热情最诚的初心最美的词藻来抒写我心目中的宝中。我甚至想说,在我日后工作和生活之中,绕不过的是宝岭,忘不了的是在宝中的快乐时光。可以说,宝中,是我人文精神孕育的摇篮。

综观人的成长历程,最关键是在12~13岁,这是一个破土拔节、蓬勃发展的转折期:发展得好,就会伟岸挺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发展不好,就会歪瓜裂枣形单影只支离破碎。故言,金色的12岁,黑色的13岁……说的都是初中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我生逢其时,见证了伟大时代的变迁:成为继恢复高考后开办重点初中的首批入学者,这便是宝圩中学初中1、2班的幸运儿。其时,全镇公开招录两班共100人,完全按统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没有任何机动的余地。我清楚记得,入学成绩居年级第八,后来多次以前二名的资格代表学校参加全县语、数学科竞赛,斩获一些名次,享受过减免学费的厚遇。

离校已近半世纪,回望来路,感慨良多:人本凡人,生于农村,既无异相,几无异禀,更无异遇,而欲成人成才,并出人头地者,必须有股精气神,辅之天时地利人和,方可如意顺遂。

细数起来,宝中于我,年仅三年,历练不少,天时地利,哺育“五质”:一是气质。有幸求学于校园风气最淳最正的时代,人际关系纯朴,老师崇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师生相助,校家相融,风清气正,亲如一家,互勉互励,志存高远,身处山乡,胸怀世界。二是品质。教育教育,就是教人向善,育人品德;学习学习,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育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正确人生观,成为人的骨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饥也不为斗米折腰的骨气,是人的品质所在;做到人穷志不短,人富不傲娇;平平淡淡就是爱,不卑不亢善待人。三是本质。无论时情世态如何变幻,都要保持人的初心善念。知根源,不忘本;知敬畏,不妄为;知去路,不迷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不求闻达,但求康宁。如宝岭稳立镇东,似陵江迂回九曲。在校初撰《宝岭的传说》,讲述的便是恤民不忘本的宝鸭故事。四是才质。吾虽不才,却信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坚信才犹可逮,人犹可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非是学不会,仅是学未够。崇才尚才,惜才爱才;研才造才,用才荐才。力践“不为物役,唯尽才干”的信条。五是知质。人生而平等,殊在知觉有别。能者能感知世态炎凉,感悟古今至理;能知天达地,知人晓物。能究天地开合之规律,穷日月运行之轨道;能知寒懂暖识时务,顺时应势明进退。且要永远葆有对大自然的警醒,努力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傻事;要永远葆有对历史前贤的钦敬,坚决不做数典忘祖的蠢事;要永远葆有对未来未知的警觉,切实把握机不可失的好事。

人离开宝中,还会继续深造。而在宝中萌生并育成的诸多良好素质,早已成为人生中一笔不可缺失也是不可再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宝岭非高,于我高可登天,奋斗不息;宝中非大,于我大可覆地,贯穿终生。眼里常现宝岭,鼓舞着我不断前行、攀登、跨越,到达巅峰;心中装着宝中,激励着我永葆纯朴、温暖、美好,充满憧憬。

在我的心目中,宝岭就是家乡的“圣山”;宝中就是我人文精神的“摇篮”。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