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霞(市区)
5月20日,位于广东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作为全省首个以荔枝文化为核心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迎来了首批宾客。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化盛宴。非遗表演区内,锣鼓声声震天,充满热情;荔枝特色农产品交易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位于服务区西区二楼的茂名柏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更是成为游客竞相参观的热点。短短两天运营时间内,服务区总车流量已超过2万辆,客流量更是高达12万人次。广东茂名被誉为“中国荔乡”,早在宋朝就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誉。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荔枝产业发展情况,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下,茂名市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以荔枝文化为纽带,通过产业融合、文旅赋能和理论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荔为媒、三产联动、城乡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极具示范意义的鲜活样本。
坚持人民至上,是柏桥实践的根本底色。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柏桥村以荔枝文化为纽带,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构建联农带农的利益共同体,确保荔枝产业链的收益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柏桥村民收成有分红、务工有报酬,每户年收入达到5万到8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2023年,柏桥村荔枝产值1.4亿元,带动30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让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柏桥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的政治担当。
坚持文化赋能,是柏桥实践的鲜明特色。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整合古荔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红荔阁等资源,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构建“吃、喝、玩、乐、学、研、游”一体化体验空间。古荔园内39棵500年以上树龄的古荔枝树,不仅是农业遗产的活化石,更被赋予“大唐荔乡”的文化IP,古树定制服务创新推出“荔枝盲盒”和节日主题礼盒,结合AI溯源技术,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古树的“生命档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的改造更是点睛之笔:其荔枝造型建筑与万亩荔林相映成趣,通过“快进慢游”模式将交通节点转化为文旅枢纽,将“荔枝文化”IP转化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流量密码,带动周边农庄、民宿、夜市等业态发展,形成“交农文旅商”融合的立体生态。
坚持理论导向,方能把握柏桥实践的发展方向。为集中展示柏桥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打造“红色熔炉”,2023年5月,茂名市委、市政府开门办思政,成立“柏桥讲堂”,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培训机制,全省各级党组织书记在此接受教育,“柏桥讲堂”的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持续增强。在过去的两年中,“柏桥讲堂”累计举办了超过1300场次的培训活动,培训学员人数超过7万人次,吸引了全国6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观摩学习。2024年,“柏桥讲堂”荣获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的荣誉。“柏桥讲堂”以“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根”的辩证思维,寻找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理论宣讲注入持续生命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这颗岭南红荔的甜蜜故事,正在续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传奇。柏桥村的探索证明,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科技、文化、教育与市场的系统性重构。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将粤西地区列为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之一。未来,随着广湛高铁开通,茂名将进一步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推动荔枝文化从区域品牌向世界IP迈进,让城乡共荣“愿景图”成为“实景图”。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