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波
在电白西北部,有一处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山坳——南清村。这里屋舍俨然、耕民质朴、古树苍翠、鸟鸣谷幽、小桥流水、高山田园,享有“云上南清”的美誉。千百年来,她深藏不露,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她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绽放出独特的生机与魅力。
初见南清村
汽车穿过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前行,转一个弯,终于见到了南清村的真容。当踏入南清村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眼前呈现的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世外之境。由于村庄位于半山腰,仿佛悬浮于云海之上,使得“云上南清”的形象惟妙惟肖,名副其实。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宅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沿着沥青铺就的小径,漫步于南清的阡陌古巷,两旁是历经沧桑的老宅,每一块青砖、每一条小径都承载着乡愁和记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民宅焕然一新,房前屋后南蕉、油茶树环绕,三角梅、紫荆花迎风招展,让人心旷神怡。壁画栩栩如生,充满了乡村风情和时代特色。站上观景平台环顾四周,可见这里围绕着整条村庄统一规划,增设了星空营地、文化长廊、音乐畅响会、沉香部落、溯溪栈道、乡村客厅等设施。每一处空旷地,每一个转弯抹角,每一处景观的布局设计都精当合理,浑然天成,透露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偶尔可见几位老人坐在凉亭下的石桌旁,悠闲地抽烟品茶,似乎在分享生活的点滴,脸上洋溢着满足与祥和的笑容。谈笑间,岁月悠长。
矿坑变绿湖
如果说“云上南清”是一幅精美的画卷,那么“天鹅湖”无疑是画中的点睛之笔。“天鹅湖”由四个湖组成,如四颗碧绿的明珠镶嵌在村子前面。“天鹅湖”以水为媒,串联起各个景观,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四周的景致。湖水潋滟,鱼翔浅底,天鹅戏水,细语呢喃,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湖畔风光。据村民介绍,上世纪90年代,南清村因人工采石烧灰留下多个深坑,山体裸露,危岩耸立,房舍、竹木、禾稻、果蔬等被粉尘遮盖成了白茫茫一片,河流、鱼塘也满是泛着石粉的污水,生态问题触目惊心。为让“伤疤”获得重生,南清村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在周边植树造林,打通串联,修复边坡,通过生态改造恢复水域功能,将矿坑变成湖景,形成了如今的“天鹅湖”。并增设环湖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使其成为集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景点,成为南清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人石”的传说
造物有缘,位于村子西南方向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大巨石,巨石的上面矗立着三块“飞来石”,形状好似三个人,因此得名“三人石”。“三人石”千年守望,默默地庇护着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注视着四周日新月异的变迁。
“三人石”下方的三仙庙,记录着采药青年阿记哥的爱情传奇。传说阿记哥为爱冒险采仙草,得三仙相助终成眷属。如今,三仙庙成了情侣们的打卡点,他们来到此都纷纷驻足祈福,祈祷阿记哥保佑他们佳偶天成。
这里除了三仙石和三仙庙,还有百年古榕、灵王庙,以及古炮楼、石灰窑等遗迹,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广场上的活力绽放
南清村不仅可游、可赏,更是村民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举办各种群文活动的场所。当夕阳的余晖透过山顶上懒洋洋旋转的风车,给房舍、草坪、湖水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南清村的夜幕渐渐降临。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开始上演,大舞台上灯火辉煌,阿婶阿嫂跳广场舞,热情奔放;阿公阿伯吹拉弹唱,悠扬动听;年青人情歌对唱,情意绵绵。游客们也纷纷加入他们的行列,载歌载舞,尽情舒展才艺。另一侧,年轻小伙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释放着青春活力与激情……各种艺术形式在这里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展现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既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让乡村的文明之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体验乡土风情
据村干部介绍,南清村依托临近浮山岭的地缘优势,推出“民宿+森林康养”“民宿+研学”等主题产品,将农房改造为“烟火气”“文化味”兼具的轻奢民宿。晚上,游客可以入住客栈,听山风低吟,枕星月而眠;清晨,可以攀爬浮山岭,观云海翻卷,可以沿步道深入山林,感受天然氧吧;午后,可以与村民互动,参与采摘油茶,体验油茶工坊的手作制作,普及油茶知识。抑或走进乡村客厅,围炉烤全羊、品柠檬茶、橄榄糍粑、凉粉草、山水豆腐花等乡土美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体验乡村慢生活,放松心情。
漫步在南清村,仿佛听到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