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聚“荔”产业大家谈

高速驿站变身乡村振兴“新引擎”

李光耀

2025年5月20日,在“5·20,我爱荔”这个美好日子里,以荔枝为主题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通车启用,可喜可贺!

“柏桥服务区”由原“茂名服务区”以“荔枝”为主题经一年多的建设而成,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启用,它不仅是一个交通节点的升级,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座以荔枝文化为核心、串联起“交农文旅商”多元场景的开放式服务区,正以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为柏桥乃至整个茂名地区注入强劲动能,书写着高速经济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根子荔枝文化旅游”从今天开始,将深植于经过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旅客的脑海中,走进全国旅游爱好者心中。

从“流量入口”到“价值枢纽”。传统的高速服务区往往只是旅途中的短暂停靠点,而柏桥服务区打破了这一固有逻辑。通过景观天桥连接东西区、ETC车道直通景区、彩虹绿道串联古荔园的设计,它成功将单向的“过路经济”转化为双向的“目的地经济”。数据显示,其年游客接待量预计超过百万人次,这种“引客入茂”的效应,让服务区成为区域文旅资源的超级链接器。更值得关注的是,服务区将荔枝产业链条嵌入消费场景——从荔枝主题建筑到特产展销,从采摘体验到非遗文化展示,实现了农产品溢价与文化赋能的叠加效应,这正是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的鲜活样本。

空间重构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柏桥服务区的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一场突破行政边界的空间革命。通过“服务区+景区+荔园+乡村”的网状布局,原本割裂的交通设施、农业资源、文旅景点被整合为“柏桥荔博园”大景区。这种空间重构产生了显著的聚变效应:ETC车道让车辆自由穿行于高速与乡道,景观天桥成为连接城乡的视觉地标,而岭南风情商业街则化身文化传播的立体橱窗。当千年古荔园与现代服务区仅一步之遥,当非遗集市与科技展厅比邻而居,这种混搭不仅催生了消费新场景,更重塑了县域经济的空间价值图谱。

“百千万工程”的微观演绎。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标杆项目,柏桥服务区诠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路径。其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住了三大转化:一是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服务区平台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二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让荔枝从农产品升级为文化IP;三是将行政推动转化为市场驱动,引入天河城未来城等商业主体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这种“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农民受益”的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

站在景观天桥俯瞰,蜿蜒的桥体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承载的不只是往来车流,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柏桥服务区的启示在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基础设施的价值已超越其物理功能,当服务区能成为文化传播者、产业孵化器、流量转化站时,“小驿站”同样可以成就“大文章”。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破局发展的密码所在——用跨界思维打破资源壁垒,以场景创新激活沉睡价值,让每个交通节点都成为区域发展的活力源泉。

为服务好五湖四海的游客,各级政府部门也做好了配套服务工作:柏桥服务区出口处建了“知青饭堂(柏桥店)”;从茂名市区至柏桥服务区出口,开通了茂名站南广场至根子圩411路公交车。

柏桥服务区启用日,正是当地荔枝采摘季。“5·20集体婚礼”、当地特产展销等多个活动同期举行,“流量”将蜂拥而至,一个全新的“荔枝文化”景区将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柏桥服务区,由高速驿站变身乡村振兴“新引擎”,将推动柏桥村经济走得更稳更远。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