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玉芳(茂南)
5月17日,由茂南区人民政府与茂名日报社主办,茂名市茂南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中共茂名市茂南区委宣传部、茂名市茂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茂名市茂南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茂名市茂南区总工会及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办的“茂南2025亮‘荔’缤纷行·荔枝文化嘉年华”,在羊角镇上泗水村文化广场隆重启动。活动沿着约两公里的趣味路线展开,广大市民与游客在其中解锁了“缤纷行”“古荔树打卡”“非遗美食体验”等多种玩法,在千年荔香之中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茂南区种植荔枝历史悠久,全区荔枝种植面积达6.64万亩,核心产区集中分布于羊角镇3.45万亩、山阁镇1.75万亩和金塘镇1.36万亩,主要品种涵盖白糖罂、黑叶、白蜡、妃子笑、桂味、仙进奉等优质品系。茂南区拥有丰富的古荔树资源,其中百年以上古树多达四千五百棵,千年古树达四百多棵。
主办方深入挖掘古荔园等荔枝文化,将活动场地设在古荔园内,参与者徒步“精彩100里”禄段河段,欣赏蜿蜒河流如同银色丝带般缠绕这片古老荔枝林的美景。流动的河水叙说着历史的痕迹,更滋养着新生的文化,正如这场活动本身,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市民与游客在古荔枝林中小跑着寻找7棵指定古树打卡盖章时,许多家长带着孩子驻足古荔树前,一边拍照一边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笔者观察到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向母亲提问:“妈妈,怎么才能知道这棵黑叶荔枝树已有一千多岁了?”孩子的母亲耐心地为她科普相关知识。这些内容虽然未在低年级课本中普及,但通过游玩过程中的互动,孩子化被动为主动,为探索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精心设计的互动形式通过亲子参与、研学体验等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在新生代心中生根发芽,更将荔枝文化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升级为沉浸式、教育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特色文旅项目,吸引了更多家庭游客和年轻群体,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发展,为荔枝特色文化旅游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禄段古荔园的唐风市集同样热闹非凡,现场开展了唱歌、投壶、掷球、套圈、荔名挑战赛以及非遗糖人制作等多种活动,吸引了大人和小孩积极参与。例如,“荔名挑战”要求参与者在一分钟内书写尽可能多且正确的荔枝名称,获胜者可获得一束荔枝花束,既享受乐趣又收获自豪感。而在水美乡村舞台,身上点缀彩粉的市民和游客,无论老少,手持水枪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荔乡洗礼”,飞溅的水花与斑斓的彩粉在阳光下交织成梦幻般的彩虹。这一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场充满趣味的“荔乡洗礼”,不仅缓解了都市生活的压力,还加深了参与者与荔乡大地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为本次活动最令人难忘的集体记忆。
在活动的终点广场,设置了投篮活动,在等候抽奖的间隙里,参与活动的游客排起了长龙,跃跃欲试地将篮球投向篮筐。汗水未干的游客此刻又找到了新的竞技乐趣,每一次精准命中都引来阵阵欢呼,失误的投篮则伴随着善意的笑声和鼓励。这个看似简单的互动设计,巧妙地将体育竞技的激情延续到了活动尾声,让等待的时间变成了又一个社交与娱乐的契机。
无论是体验古法加工技艺,还是在古荔林间打卡、创作涂鸦,抑或是品尝和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市民和游客在享受荔乡人热情服务的同时,也化身为荔枝文化的讲述者与传播者。他们迫不及待地将打卡照片和视频分享至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不仅让“茂南荔枝”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活,更在参与者的记忆深入种下情感的种子。无论本地还是外地的游客,均可通过“禄段古荔园荔枝”小程序订购茂南荔枝,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这场荔枝文化嘉年华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传统文化可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流行元素巧妙结合;地方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支持,更需要设计激发民众自发参与的动力机制。这样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多元消费需求,也为未来类似活动的组织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期待主办方策划并推出更多类似的精彩活动。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