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吴松
深圳市民随手打开手机点外卖,美团无人机从深圳市一商场顶楼起飞,十几分钟后市民便可步行到附近货柜,输入密码后即取到餐食,全程没有见到一个外卖员;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使用无人机巡视220千伏达清泉输电线;“空中巴士”开始小规模地替代高铁、汽车,在城际间常态化运行,深圳到珠海的粤港澳大湾区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运营;跨省“飞的”每天都在上海和江苏昆山之间往返;茂名农文旅直升机载人在露天矿博物馆、东湖、西湖和中国荔枝博览馆、荔枝主题公园、古荔贡园、柏桥荔枝广场和柏桥服务区等区域来回飞行;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无人机驾驶培训学院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运而生;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运用无人机空中巡逻交通……这些富有科幻性的应用场景,可以说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低空”何以“经济”?千米以下的天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与地面平行、互动的低空世界正在迅速发生巨变:具有通讯、监控、服务等功能的智能网络悄然扩张;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应用于快递配送、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生鲜冷链、道路巡检、农林植保……“低空+”应用场景,已悄然打开了创新经济新空间。
2024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专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这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被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低空经济作为航空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低空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将机器人技术、新能源驱动技术、飞行器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为航空领域带来了巨大商机。据相关机构测算,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到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农业农村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已超过16.67万架;民航局发布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显示,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由此可见,无人机和低空经济在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可以这样说,发展低空经济不仅可以激活立体空间资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务,而且可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态,也可以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肇庆、茂名等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文件,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仅为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而且为无人机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市场推广提供强有力支持,也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到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等,全国各地纷纷抢滩布局“天空之城”。根据《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产业格局。作为大湾区主体城市之一,肇庆也正抢抓发展风口与机遇,把低空经济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促进生产服务、高端制造、场景应用、基础优化、空域智管与未来产业融合的全面发展,形成绿色、智慧、高效的低空经济生态圈,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的重要支点。珠海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横空出世,标志着珠海市将从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着手,政企同心同向发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茂名作为经济追赶地区,如何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抢滩布局“天空之城”呢?从《茂名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便可窥见一斑。《实施方案》提出了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发展创新以及支撑体系建立、保障措施等23项举措,创新“低空+”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天空之城”,构建茂名低空经济生产作业网、航空消费网、公共服务网、基础设施网,推动低空农业植保体系、低空经济基础配套设施、低空经济农文旅智慧设施、低空场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低空救援与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全力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和升级。茂名作为粤西地区的中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空域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潜力,是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全力高位推动低空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茂名市农文旅集团乘势而上,以露天矿生态公园优质文旅场景为起点,拓展茂名低空经济版图,探索打造低空观光精品航线,以独特的视角展示茂名生态文明、文旅地标和乡村振兴成果。茂名农文旅直升机载人飞行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是茂名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推动茂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涉农涉林的高职院校,为茂名低空经济发展培养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可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2024年11月18日,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战略机遇,主动与深圳市鼎峰无限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茂名市首家无人机驾驶培训学院,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新领域,开展无人机实习实训,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服务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掌握现代技术、适应高端设备的专业人才;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现役军人、社区失业人员等人群,开展无人机职业技能培训和无人机相关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开展无人机配套产品销售、无人机科研技术转化和无人机科普推广等。这是学院把教学科研和运营管理经验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素养与产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搭建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平台的重大举措,也是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开创“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合作模式的新尝试,为打造“低空+”应用场景茂名新实践提供富有茂名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低空经济教育培训示范样板。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规是保障,安全是底线。低空经济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发展内涵越来越丰富,产业拓展越来越广泛。低空经济既是新事物,又是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在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譬如,对口专业人才缺乏、地方财政乏力、盲目跟风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和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产业链条脱节、迭代升级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跟不上,等等。因而,必须打通低空经济领域校企合作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培养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人才,通过组建全国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以教学+产业+科研联盟的形式,打造产学研教学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推动高校无人机教学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环境融合,积极开展培养人才、技术交流,强化科研合作,不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整体教学能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预判和防范产业风险,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杜绝大干快上后昙花一现,留下一地鸡毛的情况发生。要注重无人机产业链条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一个领域,要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竞争和优势互补。要与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地产结合起来,制定无人机公共起降场的建设和运行标准;推进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运行,逐步实现无人驾驶航空器融入国家空域体系,全面提升融合运行能力,推动空域共享、数据互联、运行高效、管服一体的有人无人航空器运行体系建设。就茂名而言,低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要依托茂名石化、东华能源、欣捷安、粤桥等优势企业,培育低空经济制造业产业链,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等建立低空经济产业体系;要围绕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等,立足茂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丰富拓展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探索开发“低空+”特色项目,推动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融合发展,打破产业发展壁垒,撬动茂名低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实现持续多元发展,从而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