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在化州市,社会力量正成为当前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引擎。通过党建引领、商协会联动、群众自治、乡贤反哺等多维路径,化州市探索出“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建模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全域参与的生动局面。
党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共建激发内生动力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在化州市长岐镇塘北村,党员干部带头捐资捐物,村民积极响应,累计筹集超90万元用于建设桥头文化广场、运动场等项目,老支书凌海峰甚至捐出工资支持乡村建设。石湾街道榕木水村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村民小组长李亚生带领村民改造“四小园”,用红砖瓦片打造复古风菜园,既美化环境又提升实用性,吸引邻近村镇争相效仿。这种“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机制,使村庄从“飞地村”蝶变为典型示范村,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商协会赋能产业 激活镇村经济活力
通过“百会帮百镇”行动,推动53家商协会与23个镇街结对帮扶,累计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约52亿元。例如,顺德区茂名商会在江湖镇建设乡村振兴蚕桑产业孵化园,深圳市化州商会助力平定镇建设深融生态橘红产业园,带动当地化橘红产业年产值达72亿元,惠及30万从业者。丽岗镇商会通过周年活动签约化橘红仓储中心、耕山小寨二期等项目,并联合美术名家开展丹青采风,推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这些举措不仅盘活了乡村资源,还通过“能人返乡”模式培育致富带头人,如平定镇化橘红非遗传承人廖志略带动合作社年销售额超3500万元。
绿美生态共建 打造宜居乡村样板
生态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笪桥镇柑村作为典型培育村,组织干部、志愿者开展植树活动,种植香樟、红车等树种1.7万棵,打造“同心林”“商会林”等主题景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村还因地制宜推进“四小园”建设,如坑边村村民自筹资金40万元,拆除旧屋扩建村道,并新建篮球场,实现村容村貌焕新。通过“扩绿、兴绿、护绿”行动,化州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社会多元协同 创新机制保障长效
化州市成立“百千万工程”社会力量协作专班,统筹工商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发动“商会+企业+乡贤”参与建设,形成“一会帮一镇、多会帮一镇”的灵活模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新阶联)通过创客基地孵化电商团队,举办助农增收、法律培训等活动150余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1.2万人次。
文化浸润与公益反哺 凝聚乡情促振兴
文化活动与公益行动成为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纽带。南盛街道蒲山村举办“村K”歌唱大赛,结合火龙果基地“灯光星海”打造夜经济场景,推动文旅消费升级。丽岗镇商会连续15年开展奖教奖学活动,累计捐款超6000万元支持教育,并举办“村BA”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增强群众归属感。乡贤反哺也成为特色,如外嫁女捐资14万元举办“金花回娘家”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文华春 通讯员董天忠杨礼圣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