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村联合会工作人员在疏三华李果。通讯员 李基明 摄
茂名网讯 日前,信宜市“社村”合作工作会议暨分红仪式圆满落幕。会上向24个村集体发放支票,总金额达130.68万元。其中,钱排镇双合村获得最高的9.09万元分红,其他村获得1.07万元至8.75万元不等的分红资金。这标志着信宜市“社村”合作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信宜路径”。
“社村”合作,乡村振兴新举措
“社村”合作是指供销社联合村集体及农户,依托其组织网络、服务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社有企业引领、村集体统筹、农户参与”的协同发展模式。
据了解,信宜市供销社通过构建“服务链+资金链+土地链”的三维联动机制,为村集体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一是创建“三级服务网络+订单农业”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全域贯通”服务链;二是科学建立“三阶赋能”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动态共富”资金链,让村集体从旁观者变主导者,深度参与到社村平台的运营中;三是通过“土地集约化+产业投资”解决信宜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的难题,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形成“集约增值”土地链,探索出一条“向山要效益、向绿求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信宜供销力量。
“社村”工作成果斐然
2024年9月,信宜市成立社村联合会,首批会员52名,涵盖基层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半年里,成功在贵子镇秋风根村建设158亩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在茶山镇建设1200亩三华李种植基地,同步构建集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体系,通过林地租金、劳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超27万元。
投资500万元建设初、深加工生产线,坚果原料收购超136吨,打通省内外坚果收购、运输、仓储流;深入全市20个镇(街),开展了21场宣传推广活动,动员24个村委会参与托管项目,召开农民会22场,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11.19万亩,累计服务带动农户超6000户,为农户节本增收90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约130万元。其中三华李、坚果等订单的农业收购量达396吨,助农溢价超30%,为村集体经济装上“新引擎”。
同时,推动服务标准化,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南亚所合作制定《三华李产业规划》《澳洲坚果技术规程》,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14项标准。
锚定目标强根基
2025年,信宜市社村联将锚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以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通过健全社村联组织架构,发展镇级服务站,建立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联社机关+基层供销社+社村公司+服务队+村委会+帮扶工作队”联动机制。
聚焦粮食、三华李、澳洲坚果三大核心,加速推进加工产能扩容、全产业链规划及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通过农业托管、绿色农资推广、金融保险服务等创新模式,整村推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并选派技术骨干驻村,实现技术顾问覆盖率达100%;加强人才储备,与农商行、农行共建惠农金融中心,开展“技术+市场+管理”培训,提升村集体和农户的技术和市场运营能力;启动第二批试点村集体遴选工作,择优遴选30个行政村,扩大合作规模。
信宜市委副书记、市社村联理事长李春波表示,将继续锚定“百千万工程”战略目标,推动该市“社村”合作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部门联动协作,配齐配强“社村”合作资源要素,不断拓展“社村”合作试点项目的发展前景,切实解决村集体、农民的增收难题,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拓类补链,实现“社村”合作三产融合,切实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构建共建共享、持续稳定的助农增收机制;整合集聚农资农技、冷链服务、农产品产销对接、数字化平台等优势资源,打造“县镇村联合+全程化服务”的助农增收、科技兴农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燕红 通讯员 高干 吕凯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