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去年以来,茂南区公馆镇党委、政府围绕市委对公馆提出的发展定位,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在镇圩中心内将文化站打造成集历史沿革、规划建设、特色产品展销和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亮度、有温度、有广度的“美丽圩镇客厅”,方便周边居民日常使用和参观,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称赞。
记者在现场看到,“美丽圩镇客厅”由镇文化站一、二楼改建而成,一楼主要展出公馆特色农业产品企业,展示广东京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忠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伟业罗非鱼良种有限公司罗非鱼产业发展情况。二楼展厅是历史沿革、规划建设和休闲交流区。历史上关于公馆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以“水运驿站之公屋”取其名。《广东通志》记载,茂名县(今高州市)共设墟市八处,公馆为其之一,位于县城东。公馆镇历史上为水运驿站,最早的物资商品运输以水运为主,在此地设驿站以供往来客商休息停歇,因为驿站为公家所建,称公屋或公馆,所以客商惯以“公馆”称呼此地。而《茂名市志》中另有一说法:公馆镇始建于清代。当时有一座名为“赋林坟”的墓地,祭扫人多,远道的在此搭棚歇脚避风雨,习称“公屋”,有小贩在此设点经商,日久成圩。而现在的公馆,依旧保持着“四街四巷”的历史街巷并增加文化展示功能。四街指的是牛车街、正街、打铁街以及塘边街;四巷指的是香巷、席巷、黄榄巷和帽巷。
公馆镇党委书记蔡爵华表示,公馆镇委、镇政府按照上级典型镇的要求,根据公馆的实际、特色与亮点,挖掘打造的外塑“颜值”,内修“气质”的客厅,旨在进一步宣传公馆的好经验、好故事、好声音。
公馆镇“美丽圩镇客厅”负责人、文化站站长曹华区说,“美丽圩镇客厅”展现了百年以来,公馆商贸的繁荣,是文化和文明的延续与传承。“美丽圩镇客厅”建成开放以来,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大家参观后都是竖起大拇指称赞。王伯走进“美丽圩镇客厅”参观后,高兴地说:“这个客厅办得太好了,我在公馆生活了一辈子,看后才真正知道,我们公馆镇发展的全过程,公馆镇从古至今发展的飞跃,感觉到作为一个公馆人非常自豪。”
据悉,公馆镇紧邻茂名城区,对外联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将加强公馆镇与南部区域,尤其是大学城的交通联系,保障对外交通安全便捷。发挥公馆美食之乡的特点,加大知名美食的宣传。打造一大批美食品牌,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美食征集、比赛,当地炒田螺、白切鸡、大锅狗等美食在茂名市具有广泛知名度,以此作为基础,扩大品牌,结合罗非鱼特色,开发罗非鱼为材料的美食品牌提升当地美食热度。
同时,公馆镇作为茂名全域产业格局中的重要节点,既当好“联络员”也做好“服务员”,携手西城片区(书房岭森林社区),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共进。创建1+2+N产业格局,即两个服务核心,多个产业集聚区模式的一条特色产业发展带产业结构。打造茂名产业西拓重点区域,形成以圩镇为服务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公馆极力构建“一核一带一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公馆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轴五区”的镇域规划蓝图,以公馆圩镇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带、工农产业发展轴,串联起五个发展片区,形成全域共建发展格局。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曾小清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