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蔡湛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茂名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布《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并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针对古荔枝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以法治赋能古荔枝树保护、引领和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彰显了依法为茂名“土特产”保驾护航的法治担当。
立法保护古荔枝树不仅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有不可忽视的人文价值。这是茂名人民永远铭刻在心的时刻: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走进古荔枝园不时驻足凝视:“1000多年前的树能保存到现在,说明这里荔枝种植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传承,也说明柏桥人对生态环境、荔枝产业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千年古树至今仍然造福于民。”总书记的指示,不仅是对保护荔枝古树的充分肯定,而且揭示了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是荔枝产业的灵魂。荔枝古树是悠久种植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是不可再生的农业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绿化石”,承载和守望民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因。在柏桥村,荔枝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有种植面积6800亩,其中古荔园占地80亩,已有千年成园历史,园内1300年以上的荔枝树有9棵,500年以上的有39棵。由于一代代村民的悉心呵护和精心培育,这些古荔树至今仍能结出累累硕果,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根据广东省林业部门公布的数据,截止2024年6月,我市有一级古荔枝树69株、二级古荔枝树105株、三级古荔枝树4137株,其中最长树龄超1900年,既是珍贵的“土特色”,又是传承荔枝文化的形象载体。以地方立法完善古荔枝树保护管理机制,为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弘扬荔枝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为源远流长的荔枝历史文化传承注入生机动能。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据专家考证,茂名荔枝种植最早可追溯到秦末汉初,具有2000多年历史。我市有多个原生态古荔园,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作为“会呼吸的历史”,古荔树一直被视为一个地方悠久历史与生态文明的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古荔园带来持续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效益,成为茂名荔枝文化的璀璨名片。
文化是观察一座城市的窗口,鲜明的城市形象离不开鲜活的文化元素。《条例》对合理利用古荔枝树、展示和传承荔枝历史文化作出规定。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讲好荔枝故事、传播荔枝文化正当其时。荔枝是茂名最具特色的城市标志之一。荔枝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岭南佳果,更蕴含丰富的文化味道,是茂名文化中最具城市记忆、最有文化认同的一个元素。应当从古荔枝树保护宣传入手,借“荔”发力,塑造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茂名日报社与企业联手发起的荔枝定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就得益于定制活动与文化推介融为一体。荔枝定制的参与者来到荔园赏果观景,聆听古荔园历史故事和传奇,不仅从经历岁月沧桑屹立不倒、仍然枝茂叶繁硕果累累的古荔树上,感受千年荔乡的文化传承,而且为通过定制挂牌支持古荔保护而感到自豪。实施《条例》要深入挖掘茂名荔枝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岭南特色,让茂名荔枝文化深入人心,扬名八方,提升城市特质与品位,推动荔乡文旅蓬勃展开。拥有古荔枝树的村庄往往是历史悠久、遗存丰厚、文化典型的村落,蕴藏着深层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应当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利用好,建设成为传承荔枝文化的园地。中央电视台《农耕探文明》聚焦茂名荔枝,以“南园奇珍果,千年荔枝红”为主题,展示茂名荔枝悠久历史和全产业链成果,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引起全国观众热烈反响。因此,通过荔枝文化使者选拔、荔枝知识科普、荔枝菜肴品尝、荔枝预制菜研制、文创产品开发、荔枝文旅等多种活动,赋能荔枝营销,助力乡村振兴,把荔枝产业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与特色的甜蜜事业,是传播荔枝文化擦亮世界名荔品牌的应有之义。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