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丰收
茂名网讯 金秋送爽,信宜大地披上了丰收的盛装,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信宜市以“百千万工程”为强劲引擎,依托特色产业,深耕乡村振兴的沃土,共襄丰收节的盛举。踏入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一场关于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升级展新姿,“三农”发展谱华章
漫步于信宜的乡间小道,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三农”发展新画卷之中,每一帧都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这里的农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故事。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见证了信宜市在农业领域的辛勤耕耘与显著成就。
在“三农”发展方面,信宜市首先大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级,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目前,信宜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3.65万亩(其中水稻58.15万亩、薯类12.24万亩、玉米12.14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28%;预计粮食产量34.58万吨(其中水稻26万吨、玉米4.43万吨、薯类3.96万吨),占下达任务的100.29%;已完成大豆播种面积0.95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1.23%;已完成油料播种面积10.32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27%;预计甘薯产量2.72万吨,占下达任务的110.85%。
同时,信宜市还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有龙头企业8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2家、县级63家。此外,信宜市还推动三华李特色产业发展,并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信宜市现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9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6个,持有“粤字号”农业品牌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特色产业铸品牌,三华李香飘万家
岁月流转,信宜市的三华李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信宜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的每一颗三华李,都凝聚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也见证着信宜市的发展变迁。
信宜三华李的起源充满传奇色彩,1974年从广东从化县购进的500株三华李幼苗,在信宜市钱排镇大诺村找到了它们的第二故乡。经过精心呵护,这些幼苗不负众望,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拉开了信宜三华李繁茂生长的序幕。
今年,信宜三华李种植面积稳定在32.8万亩,产量35.97万吨(较去年增长约9.6%),现价产值50.47亿元。同时,延伸三华李产业链,积极引进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并规范现有三华李果脯、三华李酒生产工艺,已完成三华李果脯、三华李酒上架“信字号”线上线下旗舰店。
信宜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三华李产业的总产值将提升至54.46亿元,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三华李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拓宽国际销售渠道,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也将三华李产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信宜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展画卷,村美民富焕新颜
信宜市坚持以“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为抓手,抢抓区位条件深刻变化契机,依托三华李、甜柿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以优质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通过政企携手,以“重点培育、示范引领”为建设思路,打造了一批农文交旅融合示范项目。去年钱排镇双合村等13个行政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而新一轮的选树培育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推动特色产业强村富农,深入调查、精准定位13个典型村及23个拟申报典型村适合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有13个典型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信宜市还建立了短中长期结合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较快实现联农带农、村民增收。
“连片种植红米黑米350多亩,两年来共获分红13.67万元。”北界镇结坡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因为红米黑米产业的发展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地处山水之间的贵子镇秋风根村,如今已成为坚果生态种植的沃土。这里计划打造300亩示范性坚果生态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坚果158亩。秋风根村的变迁,不仅见证了大自然的恩赐,也展示了村民们勤劳致富的智慧。
而充满活力的大成北梭村,正规划建设甜柿加工展销集散中心。这里的甜柿色泽鲜艳,口感甜美,加工后的产品远销各地。甜柿产业的兴起,为北梭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白石镇细寨村借势三华李度假区的运营,盘活土地、资产存量,成立信宜市创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保底受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推进“水稻+”生态轮种模式,累计带动就业户数100多户、群众增收50多万元。
……
在信宜市,每一个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都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汗水的奋斗史。这些案例不仅为信宜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成了信宜市发展的新亮点。
乡村风光展魅力,旅游发展促繁荣
除了特色产业之外,乡村旅游也成了信宜市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目前,信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4A景区2家,3A景区5家。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信宜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节庆活动。这些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
项目引领,产业融合,这是信宜市在文旅产业发展上的坚持。信宜三华李主题公园、黄华江虎跳峡生态度假区等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更如同强心剂一般,激活了相关产业链的每一个细胞,促进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信宜市独有的“李花节”与“530享李季”等节庆活动,已成为年度盛事。2024年,“530享李季”首次延长至一个月,其间,信宜市共接待游客22.11万人次,其中新游客占比高达70%,彰显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特别是6月1日当天,钱排镇更是迎来了旅游高峰,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直接带动了三华李的销售,销量激增至约48万斤,价格也较去年每斤上涨了约2.5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品牌效应的双赢。
在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上,信宜市深谙文化之魂的重要性。该市致力于活化村落传统民俗、挖掘历史记忆,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深度合作,信宜市巧妙地将青砖灰瓦的客家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双合村的改造之中,每一砖一瓦、每一扇窗棂都透露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独特的粤西水乡画卷。而在马安村,夯土垒石的传统民居风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万亩高山竹海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武侠隐居意境,让人流连忘返。
信宜市还巧妙地将非遗文化——竹编技艺融入乡村文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高辨识度的村落印记。无论是“双合记忆馆”中对600余年族群融合发展史的深情回顾,还是马安竹海中根据历史改编的武侠故事与“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都让人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韵味。
信宜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瞄准“三农”发展,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三华李产业链延伸,品种优化,精深加工项目加速落地;怀乡鸡产业链补强,新品系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屠宰加工冷链工程稳步推进;生猪产业链集约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引进与加工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坚果产业链初具规模,优质品种引进助力产业发展;同时,借力“信字号”品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化与电商巨头合作,为信宜市农业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正缓缓展开。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美任 李光耀 通讯员 高干 陆少萍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