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花
《化州志》中对化橘红的记载
《化州志》中对化橘红的记载
▲▼化橘红
▲果农种植化橘红
策划:吴小英
统筹:柯丽云 周振锋
文字:李茜
图片:岑稳 李茜
化州地处两广三市的几何交汇中心,古称罗州、石龙,建置于南朝宋元嘉三年,至今约1600年,是鉴江流域最早建制的郡县。化州丘陵山地多,陵、罗、鉴三江从北到南,纵贯全境,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物产。说到化州当地的物产就不得不提化橘红。
何为化橘红?
化橘红是一种中药材,其性喜湿热,其果实泡水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古时作为皇宫贡品的上等药材,现在则为大众所用。
化橘红,又称化州柚,是茂名化州市的道地中药材,也是传统食材中的珍品,食用时直接开水冲泡或与茶同泡。与取材于橘的橘红不同,化橘红取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取其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人们习惯将“化橘红”中药材及其原料植物统称为化橘红。
化橘红每年三月开花,农历五月初开始采摘果实直径达10厘米左右的青熟果。炮制遵循古法,工序讲究,分修制(纯净、切制)、水制(洗、漂)、火制(晒、烘)等,坊间有“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之说。
化橘红性温,味苦辛,入肺、胃两经,具有化痰、理气、健脾、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解蟹毒等功效。除了药用有效成分柚皮苷外,化橘红还含有总黄酮、野漆树苷、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不但为单味治咳的良药,还可作为众多中成药的上佳原料。
化橘红历史悠久
化橘红的道地性,与化州所盛产的礞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平均气温21℃,全年光照达2500小时以上,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
化橘红生长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化州市东北有云开山脉作屏障,南临南海,中有滔滔罗江、鉴江贯穿南北,有效地调节着全市的气候。土质为亚热带山地砖红壤,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富含礞石和锰、镁、铁、锑等微量元素,中医认为礞石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化州志》记载:“化州城内宝山及署内有礞石土质”“礞石能化痰,橘红得礞石之气,故化痰力更胜。”
在史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化橘红的记载。相传有罗仙翁,即罗辩,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橘红具有宽中下气、散寒燥湿、健胃利气、消痰止咳、解烟醒酒等功效,化痰止咳功效尤为明显。光绪《化州志》中对于化橘红有记载:“化州仙人罗辩种橘于石龙之腹”“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明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万历《高州府志》亦有记载化橘红入药的文字。
化橘红产业发展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自古至今,化州人以种橘、制橘为业,化橘红已成为化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橘红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有“南方人参”之称。2016年,“化橘红”“化州橘红”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授牌,正式投入使用。2023年以来,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顺利通过国家专家论证;化橘红胎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布;化橘红润喉糖成功出口,实现化橘红食品类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化州建成化橘红博览馆、文化广场等,形成化州重要新地标;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大关。目前,化州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2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干果1.2万吨,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超1542家,产品系列100多种,产值102亿元。
此外,化橘红的花期时节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化州观赏。每年暮春三月,都是化橘红花盛放的季节。遍布城乡的化橘红花,在和煦的春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沁人心扉的芬芳,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