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霞洞镇
6月7日至10日,电白区霞洞镇结合节日特点,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系列活动,精心策划包粽子、非遗剪纸、品黄酒、慰问走访活动,营造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
“粽叶飘香五月五,浓情端午共安康。”永乐村、塘涵村、下岭村、霞洞社区、山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包粽子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和群众将提前准备的糯米、粽叶、绿豆和腊肠等材料共同摆放上桌。活动邀请了村里经验丰富的长辈指导大家包粽子,在他们的引导下,参与活动的群众捋粽叶、填糯米、加料、压实、捆扎绳,各个步骤有条不紊,每条粽子满满当当。大家欢聚一堂,讲讲心里话,唠唠家常,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迈宵村、甘村村、上河村、由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剪纸活动”。剪纸过程中,村民们热情洋溢,围绕在一起,一边探讨剪纸技巧,一边亲自动手实践。虽然初次尝试剪纸,手法略显生疏,速度稍慢,但并未影响他们的创作热情。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一幅幅剪纸作品相继完成。
“片片粽叶香,浓浓端午情。”石顶村、化普村、军屯村、潭白村、霞洞村、下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起志愿者,带着爱心粽子、米和油等下乡走访慰问村内的老人及困难家庭。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志愿者们带来的端午慰问品和节日温馨问候,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苏瑜 通讯员张伟苗)
茂南区新坡镇
端午节前夕,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非遗文化,加深群众干部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自豪,丰富群众干部的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茂南区新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文化站及茂南区有裁艺工作室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我在文明实践所过端午,传承2000多年祖国非遗文化香囊制作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作为指导老师,担任教学指导制作,向现场群众干部提供专业的知识讲解和细致的手工指导,普及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香囊文化。通过师傅讲解,参与者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挑选艾草、薰衣草等具有驱蚊避邪功效的中草药作为香包填充物,还了解到了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习俗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
活动过程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制作着传统的香包。五颜六色的缎布料、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每个香包都承载着制作者的独特创意和美好愿望,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现场,大家纷纷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相互欣赏,交流心得,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这次新坡镇端午节香囊制作活动来自干部群众30多人,认为促进了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活动意义广泛。活动不仅学到了一项传统技能,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认识了解。主办方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此类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展现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灿烂。
(记者许铭和 通讯员 谢秋晓 梁心怡 梁清泉 许培旺)
电白区那霍镇
“粽叶飘香五月五,浓情端午共安康。”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近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电白区那霍镇洋坑村、水石村、石塘村、谢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包粽子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和村民们都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展示各自独特的技巧和手法,捋粽叶、填糯米、加料、压实、捆扎绳,一个个外形精致的粽子争相诞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唠嗑家常,说心里话,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部分路过的群众听到粽子是要送到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众手中,也主动加入到包粽子的队伍中来,为端午节增添了不少爱心和暖心。
活动结束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带着“爱心粽子”下乡走访慰问村内的老人及困难家庭,亲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为他们送上节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瑜 通讯员 潘嘉妤)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